
老舊小區面積有限,車位和綠化能“兼得”嗎?去年,石首市政府小區改造的消息剛傳到李爺爺的耳朵里,他很著急,尤其是他以為改造會挪走他鐘愛的那些大樹,當即就要去找社區和住建局“理論”。
從小區建成起,李爺爺就居住在此,樓下的樹大多是他和老同事們種下的,“這么多年看著樹木慢慢長高,可不能為了‘面子工程’全給我弄沒了。”結果還沒等他動身,石首市住建局聯合社區組織老黨員們一起上門做思想工作,當面鋪開設計圖紙,一條條向他解釋。
改造后的停車位
“除了改造基礎設施,我們會著重打造現代園林式小區”“我們請了專業設計人員勘察,會在綠化和樹基本上不動的情況下增加停車位”“而且車位也能綠化,用圓孔磚,讓草長出來,也不會耽誤停車。”……“這個方案很好,我支持!有條件的話,最好多種幾棵樹。”沒等大家把話說完,李爺爺就樂呵起來。
改造后小區煥然一新
“停車難是居民頭疼的問題,親綠享綠也是居民的現實需要。看似是一對矛盾,實際上可以兼顧。”石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該局堅持以“共同締造”為核心、“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為原則,充分挖潛、合理規劃,既保住了綠化增加了車位,又緩解了矛盾……
改造后
改造后,從高處俯瞰,整個小區盡收眼底:白墻紅瓦的房屋對稱排列,刷黑后的路面平整美觀,綠樹掩映下的停車位整齊劃一……
停車場內地磚平整、干凈整潔,車位旁點綴著苗木,車位里鋪的都是圓孔磚,一簇簇幾厘米高的小草已經在圓孔磚里露出了頭,生機勃勃。
改造后停車位整齊劃一
“車位和綠化,都是和居民商量出來的。”石首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改造前,這些車位所在的位置,大多是爛花壇,因為缺少養護,里面花草少得可憐,只有棵棵大樹存活,對此,不少有車的居民提出,希望能夠對小區部分綠化進行改造,以便增加車位。
非機動車棚
從小區的基礎設施、停車位規劃,再到綠植補種、墻體粉刷、氛圍營造等方面,居民提出上百條意見建議,石首市住建局“照單全收”,隨即在該小區各個樓門貼出了改造方案,其中就有清理雜物和“僵尸車”,拆除車棚和花壇,新增活動場地,擴建非機動車棚,并對綠化進行針對性提升等改造內容。
改造后
如今,在“共同締造”理念的指引下,該小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享受到小區改造后帶來的紅利,蟬鳴聲中,李爺爺搖著蒲扇,喝著茉莉花茶,你一言,我一語和居民們“拉家常”,“現在小區由內而外得到升級,我們都很珍惜很愛護。”李爺爺開心地說,他慢慢發現,改造后,住戶們也都開始自覺地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亂停車了……(來源:石首市住建局 齊典、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