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網訊(通訊員雷天兵 王濤 謝海珍)湖北省恩施州是久負盛名的“鄂西林海”,也是全國最大箬葉產區,擁有野生箬葉資源達120萬畝;恩施箬葉天然生態環保,是直接使用和深加工利用的優質食品包裝原料,深受國內外市場歡迎。
漫山遍野的箬葉資源
8月,是箬葉采摘的黃金季節。為了深入了解箬葉產業聯農帶農富農情況,更好推動箬葉產業高質量發展,恩施州林業局產業科工作人員跟隨一線林農群眾步伐,用鏡頭記錄了恩施州生態箬葉出山“變現”的全過程。
跟隨的主人公——覃遵光、向玉紅夫妻,樂觀、開朗、勤勞、樸素,是鶴峰縣箬葉主產區之一的太平鎮洞長灣村村民,采摘箬葉是他家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覃遵光一家原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依靠箬葉產業成功脫貧致富。說起箬葉,向玉紅十分激動,她說是箬葉養活了她一家老小,主動申請參與本次“箬葉出山”全過程記錄活動。
兩人在村口準備出發
早上6:30,向玉紅夫妻兩人簡單吃過早飯,帶上采摘箬葉的必要裝備,在村口與村民寒暄交流幾句后,騎上摩托車出發,正式開啟了一天箬葉采摘的行程。
騎著摩托車向目的地進發
車程大約20分鐘后,將摩托車停在了公路盡頭的路邊后,二人開始步行進山。向玉紅表示,今年箬葉采摘已開始近一個月時間了,近處的箬葉已經基本采摘完畢,今天要沿著這條干河床走到前面的深山,找到一片好的箬葉資源,一天的收入就有保障了。
沿著干河床繼續前行
步行約半個小時后,夫妻二人停下了腳步,向玉紅仔細看了看河谷左側的山坡,她表示這個位置是他們昨天下山的地方,坡上有一大片長勢很好的箬葉昨天沒采摘完,二人決定就從此處上山,麻利分配好干糧、裝備后,兩人很快鉆進了山林。
做好進山前的準備工作
進山之后,兩人各自找了一片好的箬葉分頭進行采摘,山上的箬竹長得很高,最高的有三四米,他們一邊采摘,一邊隨手對箬葉進行管護,丈夫覃遵光說箬葉不怕采,越采長勢越好,反而那些沒被采摘到的地方箬竹荒廢比較嚴重。
覃遵光正在采摘箬葉
中午12:00,兩人在山上用起了午餐,一塊面包和一包方便面是他們今天準備的干糧。向玉紅表示,他們中午一般都是在坡上吃干糧,面包和方便面輕便易攜帶,是他們常備的干糧。
下午5:30,兩人將采摘的箬葉全部收集起來,兩個大麻袋裝得滿滿當當,另外還多出來二十來把箬葉裝進了一個小袋子之中,他們帶著采摘的箬葉開始下山,下山的路比較陡,夫妻二人卻顯得經驗豐富,將裝滿箬葉的麻袋推著下山顯得輕松很多。
推著箬葉下山
背著箬葉沿著進山的河床原路返回,出山的步子明顯變得沉重很多,早上半個小時的路程回來走了40多分鐘,路上他們停下來休息了3次。一路上,向玉紅分享說,她有近20年采摘箬葉的經歷了,最開始只有兩三毛一把,采摘箬葉僅能補貼家用,這兩年太平鎮長友公司等龍頭企業提高了箬葉收購價格,他們的收入也逐年提高,采摘箬葉成了家庭主要收入來源。
夫妻二人在路邊歇息
下午6:15,夫妻二人終于走到早上停放摩托車的地方,收購箬葉的人早已在路邊等候多時,將箬葉全部倒在地上后開始清點數量,總共262把箬葉,每把2.6元,清點之后,收購人員立馬將現金遞給了向玉紅,交易過程簡單利落,總用時不超過5分鐘。
清點箬葉數量
今天夫妻二人總共收獲了681元,向玉紅手里拿著現金,嘴上樂開了花。她說今天路程遠,耽擱了些時間,采的箬葉還不算多,前段時間夫妻二人一天可以賺到800多元。
夫妻倆當天的收入
交易完成后,整理好采摘箬葉的裝備,夫妻二人騎上摩托車踏上了返程回家的路,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和身后開得正旺的紫薇花相互映襯,滿頭大汗也掩蓋不住收獲的喜悅。
夫妻二人返程回家
據了解,除了在山上采摘箬葉之外,覃遵光一家還通過利用退耕還林地、改造低效茶園等人工種植了近3畝“家”箬葉,今年有大約1畝箬葉投產,目前這一畝地箬葉已經給他們帶來了9000多元的收入,今年全家采摘箬葉的收入已近3萬元,預計全年總收入將達5萬元,箬葉收入超過茶葉成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
覃遵光介紹自家種植的箬葉
近年來,恩施州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生態產業化發展之路,充分用活箬葉特色林業資源,從堅持高位推動、擦亮金字招牌、培育龍頭企業、出臺地方標準、強化科技支撐、加大宣傳推廣、加強資源保護等七個方面綜合發力,推動“小小箬葉”迅速壯大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及林農增收的“主渠道”。如今,恩施州箬葉主產區戶均增收2萬元,帶動和覃遵光、向玉紅一樣近10萬名群眾增收;箬葉產業也成了綜合年產值近20億元的規模化生態產業,實現了讓看得見的綠水青山變成了摸得著的金山銀山。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