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4日,黃石市西塞山區磁湖社區召開由物業、業委會、居民代表組成的加裝電梯推進會,社區書記周波不斷向參會人員提及建設“完整社區”理念。
作為省級“完整社區”試點,磁湖社區今年變化很大。目前,西塞山區依靠群眾智慧和力量,運用“共同締造”理念,正在為具備一定條件的社區建設“完整社區”而努力。
小區現場
去年10月3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樣板,盡快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全力改善人居環境,努力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目前,西塞山區正在強力推進湖北省住建廳“完整社區”試點建設。
讓利于民,大力度激活新空間
“要讓更多公共空間為群眾所用、更多發展成果為群眾所享,讓群眾住得舒適、生活更加幸福。”這是西塞山區打造“完整社區”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西塞山區正在全力打造濱湖社區、磁湖社區、月亮山社區、花園路社區等社區作為省級“完整社區”試點。
西塞山區經對全區各街道閑置空間進行全面摸排,共梳理全區閑置用房81處、70181平方米。截至目前,征詢群眾意見在閑置場地建設紅色驛站、幸福食堂、議事中心等服務陣地15處,有力推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
其中,馬家嘴社區依托冶鋼危舊房屋,改建“快馬”服務驛站,承接議事協商、應急維修、幫辦代辦等服務功能,引導群眾從小區治理“旁觀者”逐漸轉變為“參與者”。大智路社區聯合區政數局,以基層減負、政務服務為目標,擴充“政務小屋”服務功能,打造大上海商圈綜合服務站,為外賣小哥等新階層就業群體提供日常服務。花園路社區利用居民老舊房屋,展示老物件,還原舊風貌,打造灣里“民俗館”,讓小區文化更有特色,成為新時期家風家教宣講基地。
小區現場
便利于民,小舉措破解大難題
“老舊小區改造只能解決市政基礎設施等基本功能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目前我們正謀劃借助完整社區建設東風,加裝電梯、配強物業,打造適老化服務圈,帶動群眾共同做好城市更新改造后半篇文章。”澄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杜博介紹。
西塞山區圍繞“一老一小”,推進“頤養安心”“護苗暖心”“環境悅心”“文化潤心”主題老幼樂享項目建設,因地制宜強化措施,解決好適老化、適幼化的問題,優化社區15分鐘生活圈。澄月街道積極推行“樓道革命”,組建60余個“加裝電梯自改委”,由社區居民、自改委成員自行商議籌資新裝電梯15部,并推進施工建設7部,進入審批流程2部,同時,加大樓道清理力度,做到電梯應加盡加。黃思灣街道積極探索適老化服務,推廣“家門口”養老,集約解決幸福食堂、四點半課堂、電動自行車充電等復合需求,補齊功能短板。
小區現場
惠利于民,實舉措促進長發展
既有老舊小區人口集中、老齡化程度高、群眾參與率低依舊是普遍問題,如何實現“管理革命”,是舊改小區向完整社區轉變必須思考的問題。
西塞山區堅持黨建引領,將“成立小區黨組織、多方協商共治、簽訂居民公約、拆除違法建設、出資參與改造、承諾接受后期物業管理并交納費用”作為既有社區改造的前置條件,充分發揮居民主體作用,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切實增強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并提升已改造社區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建立“政府統籌、平臺支撐、市場運作”的工作體系,實行“1+N”和“N+1”模式,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和服務水平。
這一轉變在南岸社區體現尤為明顯,社區探索小區自治管理模式,整合社區資源,挖掘小區自改委自治管理潛力,小區物業費收繳比例從10%提升到70%,大幅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老舊城區后期運營管理。(來源:黃石市西塞山區城建局 通訊員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