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酷暑驕陽下,武漢黃家湖污水處理廠內施工聲不斷,打樁機正一刻不停地進行光伏發電項目支架打樁。
施工現場
據悉,黃家湖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以下簡稱“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于8月初正式開工,預計今年11月30日完工并網,這是武漢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水集團”)武漢控股綠色產業分公司(以下簡稱“綠色產業分公司”)繼去年參與實施北湖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后,在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上的又一積極探索。
今年,為支持武漢控股公司規模化、系統化推進水務光伏發電項目,經武水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同意授予武漢控股公司在一定投資額內自主實施光伏發電項目,這意味著武漢控股公司在綠色產業板塊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武水集團投資發展部負責人表示,為大力扶持綠色產業的發展,武水集團積極推進湖北武漢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對所屬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差異化管控,探索建立有別于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制定投資管理辦法明確賦予混合所有制企業更大投資自由度、更寬投資權限。
黃家湖污水處理廠
據了解,目前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的電能供應主要依賴火電,年耗電量高達上千萬度,在“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如何節能降耗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廠的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優化能源結構,還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在污水光伏碳交易中,污水處理廠作為碳減排的產生者,可以將其減排量按照一定核算規則進行認證,以“綠證”的形式將減排量“掛牌上市”。而“綠證”則代表了單位減排量的所有權,可以作為交易單位在碳交易市場上流通。
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面積約5.1萬平方米,將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在三期廠區內二沉池、生物池等構筑物上空建設預應力柔性支架光伏。據計算,該項目在19年運營期內,年均可提供綠色清潔電能約738萬度,占全年總用電量37%,相當于每年節約2600噸標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800噸。
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效果圖
“在參與北湖光伏項目的建設中,我們從光伏項目的設計、建設到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綠色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綠色產業分公司負責人周旭輝介紹。
相較于北湖光伏發電項目,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面積較小,為在有限空間內實現發電量最大化,黃家湖光伏發電項目對光伏板布置和樁基安裝方面進行了調整,采用兩塊光伏板拼接布置的方式,通過提升光伏板安裝數量,使項目總發電量增加5%。同時,因黃家湖污水處理廠地下管線復雜,該項目靈活調整設計流程,采用先確定樁基位置、光伏組件隨樁調整的方式,減少生物池池壁立柱數量,達到避讓地下管線的效果,從設計層面降低污水廠生產風險。
武水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武漢市供排水的龍頭企業,該集團擁有幾十座水廠、污水處理廠、轉壓泵站、污水提升泵站,有大量空間用于開發綠色能源,發展綠色產業,今年內還將陸續啟動白鶴嘴水廠、金口水廠、高新六路轉壓站等5個光伏發電項目,讓存量資產變為企業提質增效、節源增收的“源頭活水”。(來源:武水集團 記者熊源、通訊員謝銘輝、鐘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