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應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依據應城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的目標任務,繼續高標準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面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據悉,應城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圍繞貫徹落實住建部《關于進一步明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要求,聚焦“三個革命”(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圍繞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著力提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成效。
改造中的小區
應城市住建局舊改負責人表示落實“樓道革命”,優化小區配套的首要任務是從消除建筑安全隱患、滿足居民需求出發,通過對單元門進行更換、下水管道進行改造,樓內線纜規整等手段,全面提升建筑質量及安全水平。再是從提升居住舒適度、提高物業價值角度出發,堅持“政府引導、業主自愿,依法合規、公平合理”的原則,統籌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廣場公寓小區居民張阿姨說:“小區改造前沒有電梯,上下樓非常不方便,出門一次盡可能多買菜,總是擔心生活用品沒有買齊又要上下樓,更別說下樓去散步了?,F在,電梯加好了,上下樓再也不用發愁了,每天吃完晚飯,我都會和鄰居約著一起跳廣場舞,有了電梯讓我們的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起來?!?/p>
改造后的小區
據調查,實施改造的小區因建成時間較早、房屋老舊的原因導致綠化雜亂、下水道及化糞池堵塞等問題頻出,小區環境不容樂觀,影響著城市整體形象。為此,應城市住建局積極探索改“舊”立“新”機制,實施“環境革命”,全面改造提升,美化小區環境,提升小區顏值。
首先是全面清理小區陳年垃圾、配套分類垃圾桶、整治衛生死角、徹底解決小區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其次是對小區室外公共區域系統化進行提升改造。通過優化交通動線,規范停車位,增加、預留充電設施,修繕道路鋪裝,改造室外供水及雨污管道,提升小區綠地;增補小區照明設施,結合未來社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補齊社區“一老一小”服務供給短板;通過整合社區用房、征收改建等方式,打造一定規模的“一老一小”配套服務設施,多主體、多渠道提供“老人友好型”、“兒童友好型” 基礎設施和服務。如在月圓片區挖掘片區存量資源,將原物業用房拆除,新建月圓小區服務中心,包含多功能接待服務大廳(紅色驛站、托幼區、適老區、社區服務站、志愿服務站)、物業用房大廳、會議室等開放式服務功能,為小區居民和市民搭建了家門口的“公共客廳” 、“公共餐廳”,實現公共環境全面提升,公共區域功能補充豐富。
紅色物業
聚焦“管理革命”,提升小區治理。應城市住建局針對小區管理難問題,積極開展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改革,建立了完善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樓棟長等多位一體的管理機制,引導居民成立業委會;對零星分散的老舊小區,通過連片改造后實施“大物業”管理,共享公共資源和基礎設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對暫不具備引入市場化物業服務條件的,推動“業主自治”“社區代管”等方式提供物業服務,扎實推進無物業管理小區清零行動。同時,應城市住建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打造“紅色”物業,發動社區黨員、志愿者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監督物業服務,共同推動物業管理提升,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真正做到了“黨建引領全覆蓋、物業管理全參與、社區管理全融入”。(來源:應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通訊員張明慶、編輯楊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