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9日下午,雨后天晴,宜都市江家大堰小區內不少居民走出家門,來到小區活動區域休閑納涼,居民們或搖著蒲扇聊著家常,或線下擺一局象棋對弈,不時還有風帶著愜意的微涼,徐徐吹過,有種“大隱隱于市”的悠然自在之感。
社區居民象棋對弈
“拆墻并院后,我們活動也有空間了,茶余飯后,大家都愿意出來逛逛。”聊起江家大堰小區的變化,正在院子里給花澆水的居民黃阿姨高興地說,江家大堰小區既是“新”小區也是老院落,曾經,江家大堰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吸引了眾多企事業單位落地建設,其中軍休所、法院、司法局、農業局、休干所、城西工商所陸續在此處辦公,并在1981年至1992期間相繼建成職工宿舍。
居民栽種的鮮花
黃阿姨是這里的老居民,曾住在農業局宿舍小區,提起改造前的院落,她連連嘆氣:“‘巴掌大’的地方只有一個小門可以進出,環境臟亂差,建筑外立面污損脫皮、道路破損、安防設備基本沒有,機動車停車也很困難。”
改造后
與農業局宿舍小區相鄰的5個老舊小區,居民碰到的問題也如出一轍,過去小區也有過局部維修,“缺什么補什么、壞什么修什么,但這種做法收效甚微。”宜都市城鎮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都市城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改造后
2022年2月10日,對于居民反饋的問題,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充分考慮了綜合利用空間、統籌小區資源等因素,確定將軍休所、法院、司法局、農業局、休干所、城西工商所這6個宿舍小區“連片改造”,組成一個新小區。
拆墻的同時,配套提升也要同步推進。于是,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因地制宜創新形式,深入開展了多場“圍樓夜話”活動。2022年2月16日晚6時,江家大堰小區首場“圍樓夜話”準時舉行,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聯合街道、社區相關負責人與50多位業主代表聚在一起,圍繞“要不要建”“在哪里建”等問題進行討論。
隨著“圍樓夜話”的逐漸深入,小區居民個個都提出了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并針對停車位、路面、樓棟標識、車棚等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活動中,宜都市住建局、宜都市城投公司工作人員都一一作答,能現場解決的當場“拍板”,不能立即解決的,建立問題臺賬,明確解決時限,逐項銷號解決,對不符合相關政策的訴求,則向群眾宣講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改造后
據了解,改造后,該小區新增停車位50個、車棚70平方米、垃圾分類設施5套、綠化1720.4平方米,有效化解了因場地狹窄造成公共服務設施無法布置,消防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
如今,改造后6個小區合成了江家大堰這個“大家庭”,走進該小區,處處彌漫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鄰里之間暖意融融,只見雨后的陽光透過樹枝,照在車棚邊上,星星點點,幾位阿姨正坐在樹蔭下,愜意悠然聊著天,“現在院子里干凈敞亮了,我們在這里坐著吹吹穿堂風,很舒服。”(來源:宜都市城投公司 齊典、聶永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