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胡祠堂老舊小區改造的項目,我們今天來想聽聽大家是怎么說的”。荊門市東寶區龍泉街道龍山社區今年第一場“板凳會”在胡祠堂巷樹蔭下舉行,居民代表、黨員中心戶聚集在板凳旁,圍繞著胡祠堂老舊小區改造這一主題展開了討論。
討論現場
荊門市東寶區龍山社區胡祠堂為1958年建成的新農村,因建設年代久遠,多項基礎設施老舊,下水管道功能基本喪失,雨天路面積水、污水溢出地面現象常常發生,龍山社區每年需要多次請專業的清淤公司清理下水道,使附近居住的居民苦不堪言。于是社區決定邀請全體居民參與協商,走共同締造之路,于是胡祠堂居民代表搬著自家板凳齊聚巷子里的樹蔭下,龍山社區第一場共同締造院落“板凳會”應運而生。
“這次胡祠堂居民點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雨污分流完成后雨水走雨水的管,污水是污水的管,就不容易倒流啦。”社區書記黃紅梅首先拋出自己的觀點,在她的帶動下,居民們也各抒己見了起來“要保留一個檢查口,方便后期清理”“改造好呀,我們就有集中晾曬區,那可太方便了”“如果要改造的話,巷子里有五棵老樹要保護啊。”
改造前
第一場“板凳會”不僅收集到了居民們關于胡祠堂人居環境改造的寶貴建議和意見,也促成了胡祠堂居民點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順利實施。如今,老居民點雨污分流了、路面刷黑了、路燈加裝了、老樹安穩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了。
改造后
“以前開會時,總是把大家集中到社區的會議室里,好多居民感覺很拘束不愿意來。板凳會的形式就很自由,隨時開,隨時走。”居民關注什么,“板凳”就搬到哪里,目的就是希望在嘮嗑中把群眾存在的問題給解決了。”如今,老居民點雨污分流了、路面刷黑了、路燈加裝了、老樹安穩了,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了。(來源:荊門市東寶區龍泉街道龍山社區 通訊員張永華 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