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鄭秉順)宋朝詩人姚勉有一首詩《新婚致語》,“珠簾繡幕藹祥煙,合巹嘉盟締百年。律底春回寒谷暖,堂間夜會德星賢。彩軿牛女歡云漢,華屋神仙艷洞天。玉潤冰清更奇絕,明年聯步璧池邊。”我很欣賞喝了合巹酒締結百年之好的精辟評述,覺得這是道出了我們民族關于婚姻的精髓。2023年6月6日,接到老同學于漢武的邀請,他打電話告訴我,明紅的女兒6月17日出嫁,在武漢辦一次婚宴,6月18日二位新人回到男方老家毛嘴再辦一次婚宴。老實說,這些年在武漢的酒店參加婚宴無數,融合鄉村特有綠色田園氣息的婚慶,我還是充滿期待的。
婚禮如期而至
為了不耽誤參加婚禮大事,我10天前就一直在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和外面的一些應酬時間,為的是確保6月17日能夠準時參加婚禮。從個人感情上,我們從7歲一年級小學同學開始到即將退休,于漢武誠心邀請我們,為的是在明紅娘家人面前有一幫老同學和老朋友捧場、抬樁、湊熱鬧、有面子。從邀請形式規模上又控制在“小范圍”,這個秘密只有老同學于漢武內心最清楚。
2023年6月17日中午11:28分,細雨蒙蒙,微風徐徐,我們老同學一行10人,小范圍聚集在東西湖區臨空港大道新太陽商貿大夏一樓諾亞喜事匯,參加老同學于漢武和明紅的女兒劉美含、女婿朱碧溪的婚禮。
像往常一樣,我們幾位老同學約好站在酒店外,映入我眼簾的是排在酒店的迎親車隊,整整齊齊的車隊除了主婚車的綁扎的花型不一樣外,其他的車上全部都有一個“喜”加上紅色的飄帶,迎親的車隊一眼看不到尾,仿佛就是神龍擺尾好不壯觀。我內心想這個外鄉女婿,在武漢怎么有這么多的朋友?原來這都是他岳母娘明紅在疫情防控時,擔任社區志愿者,為社區的老百姓義務服務,當社區的朋友知道這件喜事后就自發組成的車隊。不一會兒,車子越來越多,人也越來越多,大伙下車時,一下子把我的視線擋住了,新郎從婚車上下來,挽著新娘子進入了婚禮化妝間,我們只好不約而同地走進了富麗堂皇的婚禮大廳。主席臺的墻上,掛起了一塊彩色的屏幕,上面是一對新人的照片剪刻成愛心形,旁邊圍著的一圈小彩燈,一閃一閃地召喚著嘉賓的到來,屏幕兩邊,有二塊連接電腦的大屏幕,上面顯示著“祝朱碧溪劉美含新人婚姻美滿”的字樣。婚禮大廳高朋滿座,濟濟一堂,共同等待幸福時刻的到來。
花好月圓欣喜日,桃紅柳綠幸福時。時鐘指向12時08分,隨著《婚禮進行曲》音樂伴奏的響起,主持人宣布婚禮開始,大家都舉起手中的手機,不停地拍照、攝影,只見這對新人,新郎身著豆綠色的西服,顯得時尚優雅端莊,新娘穿著白色婚紗,更顯亭亭玉立,她的裙擺由一對童男童女拉著,新娘挽著舅舅的手臂依偎著走向婚禮主賓臺,各自臉上露出了歡樂的微笑。新郎昂首挺胸走到舅舅前面,伸出雙臂熱烈地擁抱了舅舅,舅舅笑著拍了拍新郎,然后把新娘的手交到新郎手中,此刻,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歡呼聲、掌聲和吶喊聲。新郎用雙眼盯著新娘一轉也不轉,新娘子略顯羞澀,神態中好象被新郎的樣子逗樂又不能吱出聲來,隨著主持人的話題一轉,話筒遞給了新郎,讓他與大家講述一下他們認識的經過。
才華橫溢的新郎
我叫朱碧溪,是從鄉下仙桃的毛嘴走進武漢大都市來創業的,在我創業的過程中遇見了我心上人美含,是她給了我戰勝困難的信心,是她讓我堅定了我扎根武漢的決心,我立志拼命賺錢,先在武漢馬池路購買了90平方的婚房,有了這個溫馨的小港灣,有了心愛的人,我的事業越干越有勁。我這輩子都會用心去愛著她,不管我們前進中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用心去呵護她,用我的能力和行動去撐起我們這個小家庭。
“毛嘴鹵雞”在湖北餐飲業界名聲極大,可謂如雷貫耳,資深吃貨人盡皆知。沒有毛嘴鹵雞,就沒有我今天的新娘,新郎這么一說把人們都給逗樂了。新郎繼續說:我第一次與心上人約會就是在硚口一家小酒店,那天我從毛嘴老家帶了一只鹵雞,給心愛人品嘗,她一邊吃著,一邊聽我講毛嘴鹵雞的故事,毛嘴鎮原名三槐地,因此地有古槐而得名。相傳1705年有毛姓居民開始在河灘沙嘴開店,這個地方就被人稱為毛嘴。
新郎有評書演員的天賦,他有板有眼地在臺上振振有詞,他把話鋒一轉:毛嘴在湖北省過去沔陽縣市下轄的一個鎮,今天受父母之托邀請在座的各位長輩和朋友們,明天6月18日,請各位到毛嘴去體驗一下我們老家的婚宴。
溫婉可人的新娘
下面又是一轟掌聲和吶喊聲伴有敲打碗碟的撞擊聲,婚禮主持人接過話筒向大家三鞠躬,示意謙讓退場,主持人給新郎精彩的演講點贊并請新娘與大家分享她們的羅曼史。
臺下又是一片歡呼雀躍聲音,4對伴郎和伴女向臺上拋灑鮮花花瓣,新娘子在鮮花的簇擁下紅著小臉,細聲細語地說:“生命之旅,總有些曲曲折折的路,只能一個人靜靜地走,沒有人能代替,這就是歷練;總有些深深淺淺的情,唯有一個人默默地念,沒有人能訴說,這就是成熟。人生之事,總是難以預測,與其執著改變,不如順其自然。這樣才能收獲內心的平靜,從而生起智慧。這就是我從生活中遇見了心上人碧溪后思想和行動的轉變。在先秦《國風·鄭風·女曰雞鳴》里,有“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詩句,恰似描寫一幕生活小劇,通過新婚夫婦甜蜜的對話,展示了情意融融的特寫鏡頭。今天這對青年夫婦的和諧、誠篤,令人羨慕,令人贊嘆。
新娘說到這里,只有當媽媽的聽得懂女兒的話,只見新娘的媽媽明紅熱淚奔放,不停地用手去擦拭臉上的淚水,站在她一旁的于漢武遞上了二張紙巾,漲紅的臉上從亢奮游動轉為微笑,他內心在想明紅不容易呀,從小一手把孩子拉扯大,如今女兒成人出嫁了,正如《國風.燕燕》所述:“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我們參加婚禮的老同學理解了當媽媽的心,姑娘就要出嫁了,遠送姑娘到并薯知郊外。遙望不見姑娘影,淚如雨下流滿面手卜。所有天下的媽媽在女兒出嫁的那天都是從開心到不舍,總有人形容母親偉大,其實她的偉大就在日常生活的點滴里。
擁抱和掌聲簇擁在一起,女兒、女婿、媽媽、爸爸抱成一團,主持人大聲宣布,讓我們一起共同見證這美好的一刻,讓我們共同舉起手中的這杯酒干杯!大家一起說新婚快樂!
讓我們共同祝福一對新人“朝朝暮暮長相守、同甘共苦長相隨”
極富沔陽特色的婚禮
在我的印象中,仙桃市以前稱沔陽,男婚女嫁一般都是父母包辦,男女雙方從訂婚到結婚有一套繁瑣的禮節。小孩十歲左右,父母就要操心為兒子“說姑娘”,為女兒“說婆家”。有的小孩甚至只有幾歲或是幾個月就“說親”,也就是后來人們通常說的“娃娃親”、“搖窩親”。那時的婚姻沒有自由,都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今天是怎樣的呢?
6月18日上午九點,我們一行兩輛大客車從硚口區華生城市廣場出發直駛毛嘴鎮,車子開到毛嘴大道上,飄香的鹵雞子味道迎面而來,到了桃源居委會一組,不遠處只見一個很大的戲臺,上面鋪的紅色地毯,戲臺前面充氣拱門上一幅對聯寫著:“左右逢客來似錦,南北通賓至如歸”,中間“龍鳳呈祥”四個大字,周圍彩旗招展,彩帶飄揚,天空上飄起無數的彩色汽球。
按照當地風俗,村里人在結婚典禮上演出節目,可別小看這些節目,都是精彩紛呈,高潮迭起,不比地方電視臺舉辦的晚會節目遜色。只見一群大媽們被親戚朋友畫成了幽默滑稽小丑,大媽們不時地躥上臺,跳上自編的舞,時而隨著節奏探身屈膝,時而把頭一抬,眼珠溜溜一轉,時而輕舒雙臂,活象一群胖胖的大天鵝。一群半大不小的爹爹們也裝扮成港臺男明星的模樣,表演了幽默可笑的節目,時而滿場跑動,一邊手持金話筒,一邊揮手致意,連連鞠躬,不時向臺下做出飛吻手勢,歌聲很洪亮,流行歌曲唱得原汁原味一點沒跑調,可見這幫爹爹們的功夫有多深,一首齊晨《我們結婚吧》把婚禮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背新娘”傳統迎親
“咚咚咚!噼里啦啦!”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云霄,這可是在城里看不到的煙火氣息,聽到了鞭炮聲一下子把我們幾個老同學帶到了童年時代。我們從武漢來的一幫朋友跟隨著迎親隊,舉著紅旗、打著羅鼓、吹著樂器、放著鞭炮煙花從桃源居委會一組的公婆家,沿著毛嘴大道順時針走向了2里路到了圣庭苑酒店。
“新娘來了,新娘來了!”大伙一齊涌上去。新郎走在最前面,只見他筆挺的西裝、白色的襯衣領口上打著一根黑色的領結,錚亮的皮鞋、胸前戴著一朵顯眼的紅花,紅花下面的紅綢帶上黃金粉寫著“新郎”二字,新郎的頭發梳的很潮,看上去象韓國男明星,新郎的后面是穿著婚紗,手捧鮮花的新娘子。“哇!好漂亮呀!”大伙在一旁紛紛議論,這時,“背新娘”的傳統迎親開始了,只見家中的公爹、大伯夫、小伯夫,臉上畫成花臉樣子,公婆家三位最新的人輪流背新娘,幾位伴男拿著噴霧器,一擁而上,他們拿著噴霧器朝著新郎新娘噴去。新娘子頭上、身上掛滿了噴出的彩帶,猶如下凡的仙女一般,人們將新娘圍的水泄不通,當地人叫“鬧新娘”。
于漢武的老朋友胡昌發是一位漢川人,他早就知道當地風俗,提前準備了很多小紅包和糖果,老朋友陳小玉背著一個大包,他快速把包包里糖果向天女散花般地扔了一地,“鬧新娘”的人群一下子就開始搶起地上的糖果,胡昌發借機又抓起一疊小紅包,向另一個方向拋去,人群中又是一陣涌動,就在人們搶糖果、搶紅包的時候,新郎機智地將新娘拉到了大戲臺上,按鄉里的婚禮習俗,登上了大戲臺,人們就不能再繼續“鬧新娘”了。隨著新郎和新娘在大戲臺上擁抱和親吻,戲臺下面早已肌腸轆轆的人們,迫不及待期盼婚宴開始。
老同學互祝身體健康
宋代陸游曾寫“今日天氣佳,駕言適山村。種枳作短籬,疊石成高垣。牲酒賽秋社,簫鼓迎新婚。所愿在仕者,努力蘇元元。”其實,這也是老同學們在此聚首的心愿。不一會,豐盛的酒菜上桌了,美味的涼菜四干四鮮寓意四平八穩,沔陽三蒸、毛嘴鹵雞、鱔魚米粉、珍珠圓子、紅燒野生甲魚、酸鲊魚、米團子、油鹽豌豆、毛嘴炒鮮粉、油爆大蝦、水煮肉片、酸辣藕帶、粉蒸豆角、排骨藕湯、豬油鍋盔、鍋巴粥、沔陽的美味佳肴應有盡有。
只見老同學馬建軍,一手拿著鹵雞腿,一手用筷子夾著野生甲魚龜殼,把鹵雞腿插在野生甲魚的龜背上,風趣地說“霸王別姬”可是一道名菜,老同學相陽是個“吃貨”他揣起一杯酒,站過來說這道菜中在加上一條大花蛇,這道菜又可以叫“海陸空大全”!
大家在桌子上對視一笑,我從桌子上拿了一塊豬油鍋盔遞給了相陽,讓他趁熱吃下去,這樣可以在喉嚨中感受一下豬油的香味,相陽這回很聽話,把我給他的一塊鍋盔吃了下去,“唉!真香呀!”老同學們推杯換盞,不知不覺酒足飯飽,看到自己的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家,老同學們也相繼退休享受晚年生活,大家相互祝愿身體健康。這情景恰如唐朝大詩人王維詩中美好的意境,“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表達了大家的心境,悠然自在,由衷享受著生活與自然本身的美好。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