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16日,武漢市水務集團(以下簡稱“武水集團”)黨委組織開展的主題教育讀書班已授課兩次,以引導黨員干部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與此同步,以理論學習指導工作實際,主題教育成果正在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專項工作中展現實際成效,供水管網漏損治理是以供水管網改造、分區計量、壓力調控、智能化為重點,以期構建精準、高效、安全、長效的漏損控制新模式。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要求黨員干部知行合一,營業管理部門將圍繞供水產銷差控制目標,把自己擺進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重點城市的實戰考驗中去,以高水平管控舉措確保達成既定目標。”5月23日,武水集團漢口供水部黨員干部潘厚峰在黨支部學習中的表態擲地有聲。在高漏耗小區治理攻堅行動中,漢口供水部以“深耕細作,精益求精”為方針,覆蓋漢口地區140個高漏耗小區,明確35名中層干部每人包點認領4個,專攻難點瓶頸、頑疾雜癥,推動小區漏耗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回訪檢查
高漏耗小區漏損治理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涉及小區內供水管道、供水設施、水箱等多個關鍵節點,關系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漢口供水部黨員干部堅定貫徹主題教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實踐導向,主動介入、跟蹤處置,以群眾反饋的問題為線索來源,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通過數據分析比對,準確判斷漏失規律和節點,有效提高了漏控治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滿意不滿意,群眾說了算。6月初,曾新對已完成漏控治理達標的解放公園路55號小區進行回訪,社區工作人員對他說:小區漏控取得的工作成績,給社區和居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以前,每到用水高峰期都有居民因為水壓低跟社區打電話抱怨,現在已經完全杜絕了這種情況。
對于漏控老大難小區,“揭榜治理”的工作模式更加考驗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主觀能動性。在融璽公館,作為項目負責人胡增強先后帶領團隊開展閉水試驗、核查水表對應關系、確定高漏耗單元、制定改造施工方案、修復漏水管道等工作,經過近一個月的包干治理小區達標,最小流量從治理初期的30噸/小時下降到0.2噸/小時,月均減少漏損水量約22171噸。
工作現場
通過近段時間的治理,干部包點認領的140個高漏耗小區已有52個已治理達標,漏耗率降至20%以內,月均較治理前節約水量近30萬噸。大量的實踐成果還進一步催化技術提升,匹配產銷差預測模型、不銹鋼內襯修復技術、聰明球、相關儀和系纜式管道內窺等新的檢漏概念和設備正在廣泛應用于各口徑管道查漏,“觀念新、工藝精、管理細”的治漏降耗體系,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用水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工作現場
據了解,截至5月,武水集團供水管網漏損治理整體進度完成過半,已實施供水工程項目57項,安裝管道46.67公里,完成投資3.63億元,為年度目標的70%;已安裝流量計6臺,為完善分區計量管理,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礎;為項目建設搭好橋、鋪好路,轉壓站建設和廠、站變頻改造工程均在有序推動前期工作。(來源:武漢市水務集團 通訊員徐真、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