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黃色墻面美觀大氣、外墻管道整齊劃一、瀝青路面干凈整潔、垃圾點位擺放有序……6月1日,陽光明媚,走進仙桃市干河街道沔陽路社區農資供銷宿舍小區,所見的情景令人眼前一亮。
近年來,仙桃市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通過黨建引領,發動居民參與小區自治,探索形成了改造資金由政府部門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的機制,變政府“獨唱”為各方力量“大合唱”。
群策“共謀” 聚焦民生定項目
農資供銷宿舍小區建于1991年,住在該小區的殷奶奶見證了它的“出生”“老去”再到“新生”。
“我們小區剛建成時又新又漂亮,不少人都很羨慕。”殷奶奶回憶,幾十年過去了,小區光環早已不再,外立面老化、環境臟亂、道路坑洼……
2022年6月,該小區被納入仙桃市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我們這里的房子都是單位分的,當得知我們也被納入改造范圍時特別驚喜。”在小區住了20多年的居民代表項爺爺說,自從仙桃市開始實行老舊小區改造起,他們就一直盼望著自己小區也能被納入。
“共謀”會上,居民代表踴躍發言
為了加快推動改造進度,今年初,在仙桃市住建局的指導下,農資供銷宿舍業主委員會順利成立,小區黨員活動室被定為業委會固定活動場所。
會議現場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于改造內容,群眾最有建議權和發言權。“下水道和路面一定改造。”“入戶門禁一定要裝,不裝不安全。”“屋頂和屋面都滲水,這個一定要弄好。”“小區一定要做一個電動車停車棚,還要配充電樁。”改造前,每次召開關于改造具體內容會議,耗時總是最長,而且意見總是不統一,該小區業委會主任劉同山表示。
為切實讓居民感受到改造內容實實在在是改在老百姓心里,僅僅只是利用業主大會的時間商討遠遠不夠,一來大家白天都工作繁忙,即便晚上也要輔導孩子,湊在一起的時間很有限,于是,該小區業委會聯合社區專班利用下班休息時間,“下基層”到居民群眾身邊,一戶一戶走訪,一戶一戶征求意見,將工作重點聚焦到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損、飛線充電等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上來。
問題收集起來了,可在實際推動中,業委會和社區一班人顯得力不從心,于是,業委會號召居民代表擠出空余時間,將有爭議的改造制成問題清單,逐一征求大家意見。“只要有80%人同意,基本上就通過了,我們既要民主也要合理。”該小區業委會副主任王敏說。“改造內容眾口難調,絕大多數同意就直接通過。”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一套嶄新的改造方案擺上了案頭。
群力“共建” 聚焦民需改設施
農資供銷宿舍小區單元樓的外立面翻新改造,所需資金是筆不小的數目。改造前,該小區外立面已開始斑駁脫落,如果僅僅是粉刷墻面治標不治本,必須除去原外墻抹灰層,進行外墻面翻新、鋪裝屋面隔熱磚、更換舊排污管和部分防盜網。經費從哪里來?這是個大問題。
農資供銷宿舍改造申請書及出資同意書
為此,該小區黨員活動室內,特意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會議。該會議由干河街道農資供銷宿舍業委會組織,30多名業主參加,重點就該小區改造居民出資額度展開激烈討論。
“我們居民出‘小頭’錢,政府補貼‘大頭’錢,實實在在讓我們享受了舊改的紅利,小區改造后,不僅能享受到新小區一樣的環境,而且讓我們的房子更值錢了,我贊成每戶出資5000元,劃得來!我第一個出資。”在動員出資大會上,80歲的退休老黨員李爹爹率先發言。
旁邊的農資供銷宿舍業主陸阿姨接過李爹爹的話茬:“如果沒有這次老舊小區改造機會,我們自行改造,改造既不到位,效果也不理想。但是我們迫切需要知道我們出資的部分具體用在什么地方。”
改造后
“對,現在一口氣要我們每戶出5000元,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其他小區再怎么出資呢,這個公平嗎?”大伙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
沔陽路社區負責人現場回答道:“每個小區改造的內容不一樣,造價不一樣,居民出資多少也不一樣。”
特邀參加會議的仙桃市舊改辦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改造要做到共同締造,“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是關鍵,現在農資供銷宿舍正處于共謀階段,讓各方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中,共同推進舊改。農資供銷宿舍舊改業主出資的錢,由辦事處、社區和業委會共同監管,先公示再使用,確保每一分錢用于該小區改造。
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終按每戶出資5000元的標準自籌了20萬元,參與眾籌的居民(戶數)比例高于95%。
群眾“自治” 聚焦民心享成果
一年前,道路坑洼不平、樓棟外墻臟污、管網老舊不暢、配套設施不完善,這是農資供銷宿舍小區曾經留在居民心中的印象;一年后,整齊劃一的住宅樓、生機盎然的綠植,讓小區充滿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是小區改造后的驚人“蝶變”。
“新三天,舊三年,一夜回到改造前。”仙桃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前有的老舊小區改造后“好景不長”,這句順口溜說的就是改造后由于缺乏后續管理、小區面貌又變差的問題。
改造后
為了推動農資供銷宿舍小區后期的管理工作,仙桃市住建局以改造提升為契機,在“硬件”升級的基礎上,及時配套“軟件”服務,引導小區居民代表“自治”,形成了黨員當先鋒、居民全程參與的黨建引領自我管理工作機制,讓群眾真正成為小區管理的主人。
通過召開居民代表會,自管組對經費使用、日常管理監督等事項作出規范,目前,該小區管理逐漸步入正軌,居民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參與小區管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業委會組織居民開展垃圾分類、創衛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業委會成員的帶動下,小區的環境、治安、鄰里關系等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居民的文明意識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小區的環境衛生好了,居民的文明意識也會有極大的提高。”為了更進一步實現小區的自治化管理,實現老舊小區有人管、管得好、長效管的目標,自管組積極發動熱心居民擔任志愿者,輪值負責公共區域衛生清潔工作。
合力共治,治出一派新氣象。仙桃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該小區環境變好了,矛盾化解了,民心順暢了,居民的幸福感增強了,下一步,該局將進一步踐行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五共”理念,激發群眾參與、凝聚群眾共識、塑造群眾精神,回應居民“幸福落地”的美好期待。(來源:仙桃市住建局 齊典、潘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