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快看呀,紅的龍,黃的龍,綠的龍……好多龍在我頭上飛呀!”5月18日,家住黃石市黃石港區合作村小區的小朋友一邊拉著自己奶奶的手一邊欣喜又驚奇地望向天上。
合作村小區舞龍隊
原來,這“龍”便是合作村小區舞龍隊阿姨里手里正舞著的龍。伴隨歡快的音樂聲響起,6條“長龍”在小區廣場上飛揚著,在激昂的音樂伴奏下,阿姨們舞動得更加歡快。這種熱烈的氣氛感染到了周圍的居民,不少人駐足,掏出手機拍照或錄制視頻。
合作村小區舞龍隊
“我們之前想都不敢想還能練習這個舞龍,哪里有地方給我們施展啊,但是你看,現在我們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排練了。”一曲舞罷,舞龍隊的蘇阿姨笑著說,這都得益于我們小區進行了升級改造。
作為一個老舊小區,合作村小區已有近40年的歷史,老舊小區的通病它都有,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公共區域的缺失。
2018年,黃石港區建設局啟動了“口袋公園”建設,把該小區門前的雜草叢生之地,改造為有健康步道、健身器材、活動空間的“家門口”小公園。
口袋公園
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的東風吹進了合作村小區。區建設局廣泛征集群眾改造意愿和需求,將增設休閑空間作為改造的重點。隨后,小區內部的改造正式啟動。小區原先唯一的公共空間是一個500平大的廣場,但因為年代久遠,無人管理,這個所謂的“廣場”灌木雜草“成堆”,一到夏季蚊蟲“成片”……變成無人愿意問津的閑置空間。
改造過程中,施工單位把雜草清理,平整路面,現在小區廣場設置了明亮的路燈、嶄新的木椅、整齊的石凳、煥然一新的健身器材……整個空間舊貌換新顏,變得美觀且開闊,備受居民青睞。
改造后的小區一角
同時,此次改造還優化了小區的空間布局,原來狹窄的通道,經規劃后變成了一排排停車位或是晾曬區;原本“荒棄邊角”變成“金邊銀角”,小區內的廢棄空間變成了居民的休憩之處,不僅設置有石桌石椅,墻壁還繪上了充滿夏日氣息的“荷塘”彩繪……
改造后的小區一角
“現在我們居民常態化的文體活動排練,不是在廣場進行,就是去小公園開展,反正都有去處,我們可高興了!”小區開心舞蹈隊的陳奶奶喜笑顏開。
開心舞蹈隊排練現場
眼下,合作村小區的居民們在小區內外,都有煥然一新的空間,小區各項活動的開展從“無處可施”變得“游刃有余”。
改造后的合作村小區
“接下來,還會對該小區進行‘微空間’改造,比如位于小區廣場后面的這個樓梯間,我們會請設計人員都畫上彩繪,讓居民看得賞心悅目,幸福感持續升級。”黃石港區建設局工作人員介紹道。(金若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