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金貞)6月6日,第28個全國“愛眼日”。此前,教育部曾發文稱,將學生總體近視率等因素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5月16日,記者從湖北省眼鏡行業協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獲悉,該協會將推進各會員單位依托AI人工智能眼底相機和近視光照治療方案,助力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行業將依托AI助力近視防控
中國人近視有多嚴重?
在湖北省眼鏡行業協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上,國家近視防控專家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主任醫師張明昌教授給出了一組數據:中國已有6億多人近視,其中青少年近視患病率達53.6%,大學生近視病率高達90%以上。
“近視問題在中國中小學生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是不可忽視的。”張明昌認為,大多數近視患者沒有養成定期進行眼睛保健的好習慣。
【圖片】李杜軍介紹青少年近視防控方法
對此觀點,湖北中醫藥大學眼科教研室李杜軍教授也十分認同,并強調,3-14歲是預防近視的最佳階段。他做了一個假設:“如果青少年能在18歲前把近視控制在600度以內,可以降低98%的視網膜脫離風險、99%的黃斑病變等風險。”
今年3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2023年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重點工作計劃》,其中明確提出,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將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人民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
“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形勢嚴峻。雖然近年來各年齡段的近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整體情況與2030年的近視防控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各方的兒童青少年防控任務依然不能松懈。”湖北省眼鏡行業協會會長易向陽介紹,眼睛與大健康密不可分,融合眼鏡行業和大健康產業的過程中,人工智能至關重要。下一步,該協會將推動行業依托AI人工智能眼底相機和近視光照治療方案,助力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
專家提醒紅光照射前須排除眼底疾病
那么,近視該如何有效防治呢?
小編留意到,上述兩位眼科專家均提到,除多進行戶外運動、接受日照外,目前市面上主要的近視防控手段包括單光鏡、角膜塑形鏡、離焦鏡框鏡架、離焦軟鏡、低濃度阿托品等,以及最近比較熱議的低強度紅光照射。
據張明昌教授解釋,低強度紅光照射能通過增加眼部脈絡膜供血量,進而增加脈絡膜厚度,改善近視患者眼底供血不足等問題,控制眼軸增長,從而控制近視加深。
【圖片】張明昌教授提到近視防控的多種方法
“使用紅光照射防控近視,需要先篩查排除眼底相關疾病。”另據李杜軍教授介紹,學界曾于去年出臺《重復低強度紅光照射輔助治療兒童青少年近視專家共識》,其中明確指出了相關產品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比如,有著光過敏史、黃斑疾病、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等眼部疾病患者,應用重復低強度紅光照射,反而會造成嚴重的眼組織損害、誘發嚴重不良反應。他建議,近視患者在使用紅光照射前,應該先通過AI眼底相機等手段篩查眼底疾病,并使用有安全證書及符合國家標準的二類醫療器械。
近視防控市場規模已達千億元
護眼精華液、眼部按摩儀、護眼貼……記者在湖北省眼鏡行業協會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現場看到,各種與眼部健康有關的產品琳瑯滿目。其中,一款被稱為“鷹瞳科技眼底照相機”的視網膜基礎篩查儀,吸引了不少人駐足體驗。只見體驗者將雙眼貼近儀器端口,根據語音提示做睜眼、閉眼等動作后,便完成了拍照。再等待約兩分鐘,一份有著醫生簽名的視網膜評估報告就發送到其手機中。其中清楚地注明該體驗者眼底黃斑區、玻璃體、視神經等是否存在病變等異常。
【圖片】AI眼底相機出具的評估報告
“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鷹瞳明眸合伙人、視光負責人陳雪玲介紹,目前全國眼科醫生只有4.6萬名,注冊眼底醫生只有6000名,導致眼病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篩查。如果能夠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避免眼病而導致低視力甚至致盲。目前國內主動篩查比例不高。
一方面健康意識不夠,另一方面醫生醫療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利用人工智能閱片能夠把眼底篩查落到實處,實現早篩-早診-早治療的分級診療模式。
AI+眼底檢查就非常適合給孩子做適用性的檢查,保障安全。近視光照治療儀是低強度紅光照射,是一種新的替代療法,有效但是要保障安全,尤其是眼底安全。
【圖片】兒童體驗鷹瞳科技的視康儀產品
據悉,目前該公司產品已經在武漢眼視光眼科醫院、武漢市第九醫院、武漢眼視光眼科門診部、視佳醫眼科醫院全省40家門診、天門市新潮眼科、麻城市光明云眼視光眼科、蘄春光明眼視光、大冶美視達眼科等眼科醫院臨床使用,同時也在寶島眼鏡、武漢精益眼鏡、武漢陽光眼鏡等知名眼鏡店內應用。
鷹瞳明眸CEO于湛認為,該公司作為上市公司,通過AI眼底相機評估,提供近視光照治療儀的量效分析報告,未來將造福更多孩童眼健康。據調查,近視防控市場是一個朝陽產業,2019年我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已達1037.4億元,預計2025年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將達2521.5億元。
編輯:蔡亮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