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重任不負使命
1995年5月份我被任命為二航局原一公司105施工處書記,該施工處當年因工程所在地,又分成了三個項目,第一個是江西鷹潭信江船閘水利工程,當年也被二航局列為重點工程。第二個是深圳蛇口六灣填海造地工程,被原一公司列為重點工程。第三個是通過信江船閘工程創造出來的工作業績,拓展經營成果,新中標江西昌樟高速公路高架橋梁項目。105施工處當年承接的三個工程項目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但我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江西鷹潭信江船閘界牌航電樞紐,位于鷹潭市信江干流,距鷹潭市12.5公里,距下游八字嘴航電樞紐工程約51公里,為信江航運工程的第一個梯級,是一座以航運為主,兼顧發電等綜合利用功能的航電樞紐工程。當年業主是江西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界牌航電樞紐管理處,工程施工單位劃分二個標段,船閘左6支由武警水電七支隊承建,當年劉源將軍擔任武警水電部隊政委。船閘右6支由二航局原一公司105施工處承建,工程范圍有上下游閘首土方開挖、閘室混凝土、泄洪閘地板、倒流明渠、上游系船柱,閘門制作與安裝,工程中標價3800萬,這在當年屬于工程量大的項目。
項目進場后,項目領導班子成員因工作原因調整了三次,最后一任項目經理由原一公司鄧遜同志擔任,我有幸參與了這個項目中期的關鍵工程的施工,按照原一公司黨委要求,我的工作重心放到江西鷹潭信江船閘工程,兼顧深圳蛇口六灣填海造地項目和江西昌樟高速高架橋項目。回想昔日在105施工處工作時的情景,恰似白居易所述,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泄水閘墩身首戰告捷
左支右支船閘泄水閘墩身施工,拼的不僅僅是施工技術,真正拼的是工程硬件即工程設備。我們當年的工程設備如同戰爭年代時的小米加步槍,而武警水電七支隊當年的工程設備就是如同擁有飛機大炮。
如何打好這一戰役?項目部黨支部召開諸葛亮會,傳達了業主下達施工任務的目的與意義,評估了我們施工的技術方案,研究分析了武警水電七支隊的施工優勢和不足。為了保證泄水閘墩身施工能夠順利進行,施工現場成立了技術質量監督組、安全檢查督導組、綜合協調工作組、宣傳報道組、后勤保障組。
我們發動項目上有30多年施工經驗的老職工獻策,幾位老職工說出了打贏這場戰役的關鍵,“運用傳統的施工工藝”,一是人工搭設多角度的混凝土澆注溜槽;二是制作混凝土吊裝集料斗;三是搭吊籃、搭設人工手推車平臺跑道。傳統施工方案繪制了一張立體混凝土澆注作戰圖,各協作隊伍按照這張藍圖施工。與此同時,尊重協作隊負責人,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請6個協作隊伍的負責人參加項目部策劃會議,征求他們協同作戰的意見。針對“大兵團作戰”的特點,緊緊抓住項目“統一協同指揮棒”的作用,對6個協作隊伍采取作業工區承包責任制,明確承包獎金,實行激勵機制,對作業工區完成任務給予重獎,反之給予處罰,獎罰分明,兌現及時。嚴格遵守作業安全、質量、環保的技術要求,杜絕盲目施工,極大地提高了6個協作隊伍負責人和上萬名農民工的工作積極性,真可謂“人心齊、泰山移”,這“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的壯觀終身難忘。
項目部上下統一了思想和行動,職工和協作隊伍全體人員鼓足了干勁,增進了信心,拉開了泄水船閘墩身搶工期的開戰序幕。工地上形成熱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施工場面,猶如淮海戰役打響,工人們和民工們個個似戰士一樣各自堅守工作崗位,不分白夜,輪流換班,人休設備不停,職工們與6個協作隊伍上萬名農民工鼓足干勁,團結一致,奮力拼博,勞動競賽大戰100天,順利地完成了右支泄水閘墩身的施工任務。
江西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界牌航電樞紐管理處處長胡進黨,當天晚上穿著運動短衣,手里拿著工程計量結算支付轉賬支票,送到了我們項目部經理鄧遜手里。這一舉動可謂破天荒,它詮釋了業主第一次被工人們沖天的干勁一切為了工期的負責精神、及施工單位高質量圓滿完成泄水閘墩身施工任務所感動,從而到了行業潛規則。至今,每每憶起當時激動人心的場景,只能用陸游的話作解“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攻戰制高點 實現了“雙贏”
排架施工如期而至,它標志著船閘施工最高制高點,擎天如柱頂天立地。項目部在總結泄水閘墩身施工的工作經驗的同時,找出了在搶工期中的一些不足之處,為閘門排架施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閘門的排架施工首選方案是混凝土拖泵,由于拖泵設備在市場上租賃,價格昂貴,施工成本很難控制。經過仔細核算,租賃拖泵設備施工肯定造成虧本。而且,拖泵設備施工前期管道鋪設施工準備投入人工過大、施工道路條件要求高,混凝土的合易性、坍落度要求嚴格,一但滿足不了技術規范要求,拖泵就會造成大面積的堵管,一但堵管拆除清理,又會帶來排架施工的延誤,帶來混凝土質量隱患。項目在決策之際,蘄春架子隊隊長張吉權站了出來,他是一位登高勇將,架子工“老把式”,被稱為高空作業“飛人”,他憑著幾十年高空作業的經驗指出,“高”對應“險”,有了“險”一些工程設備又無用武之地。“高手在民間”,他的金點子“高空人海戰役”,給項目領導決策決戰船閘排架制高點提供了參考,也是巧奪閘門排架施工的制勝法寶。
在他的帶領下,排架施工的前期準備,按照技術方案交底,先搭設好腳手架后,綁扎鋼筋加隔離墊層,支護鋼模板,然后進行加固,經過住地監理檢驗合格后,最后進行混凝土的澆注施工。有了這幫“飛人”,一桶桶的混凝土,在一行行排架間空中傳遞,恍惚間好似鋼琴家的手指,彈奏樂曲于排架間,一桶桶地倒入排架的模板中,混凝土的振導棒如同樂隊的指揮棒,在排架間一行行地去振導密實,這時的排架如同空中亭亭玉立的美女“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飛人”完成了高空有些設備無法完成的“施工動作”,為排架的順利施工贏得了寶貴時間,一座座排架如雨后春筍般地拔地而起,一面面紅旗插到了排架的頂端,勝利永遠屬于有智慧的工人,永遠屬于那個年代一起并肩戰斗的人們!
贏得了工程進度,就是贏得了企業信譽,信江船閘工程通過專家級驗收,工程結算通過了第三方審計,最終批復了我們的結算,企業最終營利,業主實現了信江船閘工程順利通航,中交二航局也實現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大發展,同時,參與了江西省交通基礎多座橋梁和高速公路重點工程建設,真正實現了“雙贏”,再品劉禹錫的“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感觸良多。
作者:鄭秉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