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復小區破損建筑物、整治環境臟亂差、完善市政設施……近年來,浠水縣實驗中學小區全面改造,不斷打通痛點堵點,暢通民心民意,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驗中學小區位于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清泉鎮蓮花池社區,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初,小區居民主要為實驗中學職工及家屬。小區以前未進行雨污分流經常導致排污不暢,道路等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大片空地成為荒地、菜地,停車位、活動場地等功能配套缺失,私搭亂建林立、架空線纜密布。
實驗中學小區本著“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觀、先地下后地上、先局部后整體”的原則,按照“5+X”模式對小區內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設施進行改造,“5”改造內容包括供排水、供電、供氣、通信、消防設施,“X”改造內容包括停車、安防、公共環境、建筑修繕、服務設施,從地下到地上、從樓內到樓外全方位實施改造。
設計方案居民見面會
同時,實驗中學小區相關負責人也按照“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結合小區實際基礎,反復勘察現場,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充分論證方案,科學規劃設計,最終制定改造方案并組織實施,有重點地解決停車難、雨污水堵塞、屋面滲水、小區治安無保障等問題。
實驗中學小區由于建設年代久遠,無物業管理服務,小區違建較多,場地閑置荒廢。改造指揮部、原產權單位、社區多方協作,逐家逐戶做思想工作,共計拆除違建1000余平方米,并結合小區居民訴求,將小區拆違騰退空間和原有荒地改造成生態停車位和文化休閑場地,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居住品質和生活質量。
生態停車場改造前后
對小區道路及閑置空地進行綜合提升
2019年以來,浠水縣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作為縣委書記、縣長等多名縣主要負責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施項目予以推進,建立了“縣級政府統籌、主管部門牽頭、屬地鎮(區)負總責、社區實施、各相關部門及專營單位配合的”工作機制,通過大力宣傳引導、強化項目統籌、優化項目設計,破解小區改造“參與難”“協調難”“配套難”問題。
浠水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堅持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有機結合,積極推動構建多方參與和網格管理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推行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管理全覆蓋,引導群眾共治共享,助力老舊小區實現從無人管到社區管,再到自治共管的華麗轉變。(來源:浠水住建局 通訊員南勇、周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