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想到,我的家鄉能變得這么美、這么靚!”在迪拜經商二十多年、回鄉投資圣賢農業產業園的“返鄉人”張洪濤說。近年來,像張洪濤一樣的“返鄉人”紛至而來,總投資2.5億元一共建成穂景農業生態、浩浩現代農業、鄧家河農莊、金疙瘩農莊等5家農業產業園,流轉土地8000畝,讓孝感市孝南區新鋪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充滿勃勃生機。
誘人的草莓、甘甜的葡萄、多汁的秋月梨和有機蔬菜的采摘體驗讓新鋪游人如織,一幅“環境美、產業美、鄉風美、生活美”的新畫卷在人們面前徐徐展開。
4月中旬,孝南區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推進會,會上,新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該鎮如何實現鄉村振興,華麗“蝶變”的經驗。
帶著情懷干
新鋪鎮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經濟基礎,是孝感城區未來發展的北大門,也是展示主城崛起的窗口鄉鎮。新鋪鎮黨委書記肖衛紅和班子成員形成共識: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是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基礎,是徹底改變新鋪環境面貌的重大契機,是推動新鋪高質量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升新鋪核心競爭力、影響力的關鍵之舉。
該鎮堅持高標準定規劃,注重“通盤考慮、多規合一、彰顯個性”,按照“一步到位、分步實施”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擦亮小城鎮”三年行動方案,構建“一軸、兩心、兩片、多節點”的鎮區結構功能;確定羅陂、百草湖、星火3個美麗鄉村示范村、9個重點整治村先行先試,以點帶面。
壓實責任干
新鋪鎮堅持高位推動,成立鎮指揮部,組建工作專班,下設信息宣傳、社會動員、作風督查、結果運用、經費保障5個工作組,由新鋪鎮書記、鎮長牽頭抓總,鎮直各單位分片包村(社區),形成“鎮統籌、專班推、轄區干、單位幫”的良好工作格局。
在此基礎上,新鋪鎮創新工作舉措,建立“點面結合、長短結合、獎懲結合”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即全鎮14個村(社區)每季度自選1個灣,鎮委鎮政府每季度開展拉練比賽,通過高規格的考評、全方位的總結、觸底式的通報,對干得好的發旗子(流動紅旗)、給位子(坐前排、戴紅花、交流發言)、給票子(一年150萬元按排名以獎代補,另對凡是從村民中收取衛生費的村,政府按收取的金額1:1補足)、給項目(整治好的村灣優先安排項目),對干的不好或效果不明顯的,村(社區)書記現場作表態發言,激勵先進、鞭策后進,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該鎮還實行包聯共建,鎮直部門包村聯社區,全體黨員干部下沉,將各村(社區)的環境衛生及監督管理職責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當好人居環境整治的戰斗員、宣傳員、監督員,在環境整治競技場上亮能力、比作風、曬成績,形成強大工作合力,同時健全檢查評比機制,新鋪鎮采取流動巡查、交叉檢查、定期督查等方式,每季度對全鎮14個村(社區)的環境整治工作進行檢查考核、累積匯總、點評調度,并將環境整治納入全鎮目標管理體系,作為各村書記年終考評述職重要內容,充分激發了對環境整治的高度重視,形成“蝴蝶效應”。
盯著短板干
新鋪鎮以問題為導向,實施美環境和優治理并舉,鐵腕整治下硬手,在全域治理上發好力,該鎮按照“各村為戰、集中攻堅”的方式,以“五清一改”為抓手,大力實施美麗鄉村“拆、清、改”行動,推進“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行動,加速實現環境治理從“點上凈”到“全域美”的蝶變,推動點上開花向面上結果提升,全鎮人居環境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不斷增強。
新鋪鎮還在重點整治上“下大功夫”,緊盯荒廢宅基地、危舊房屋、殘垣斷壁、衛生臟亂差等突出問題,強力整治,集中攻堅。自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來,全鎮累計整治“空心灣”30個,拆除亂搭亂建300余處,改造花園、果園、游園、菜園200余處,改造旱廁300余個,清理殘垣斷壁50處、坑塘20余口、垃圾堆50處,栽種樹木2萬株、綠化面積500畝,建設“四好農村路”50公里,在鄉村公共場所和村組道路新增安裝路燈1000余盞,鎮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果全面凸顯。
帶著群眾干
“群眾是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的最根本力量,必需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新鋪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呂波說。
新鋪鎮堅持高頻率造氛圍,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三項行動”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讓鄉村振興工作入腦入心、家喻戶曉。多次組織鎮村干部、重點村灣群眾代表外出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經驗,激發動力。
該鎮著力出臺激發群眾積極性的辦法和措施,做到“三優先”,按照“共同締造”的理念,出臺1:1人居環境整治資金獎補辦法,村里籌多少,政府相應地獎補多少。花小錢辦大事、不花錢辦成事,組織力量強,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拆除到位的村灣優先;發動名人大戶和廣大群眾籌款捐款20萬以上的村灣優先;人口在100戶或400人以上的村灣優先,目前已有5個灣入選試點。
近年來,新鋪鎮先后整合農村廁所革命、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公路建設等項目,吸納群眾籌資用于和美鄉村和人居環境整治,形成環境整治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同時,該鎮健全激勵約束機制,通過修訂村規民約,建立“紅黑榜”,采取評選文明戶、衛生戶、清潔戶、最美家庭等方式,積極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學習先進,養成良好的環境衛生習慣,為建設美麗新鋪、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通訊員李慶輝、陳輝、陶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