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詳解《全球新冠疫情走向》,黏膜免疫即將成為新冠防護新趨勢
2023-02-24 16:36:57   來源:今日湖北

1677227643303058.jpg

2023年1月27日,《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周報》報道:“春節假期,疫情未出現明顯反彈,在整個流行過程中,未發現新的變異株,我國本輪疫情已近尾聲。”

本輪疫情結束了,那疫情結束了么?

先拋開網傳的地獄犬、腹瀉株,我們來看一張圖

1677227660517163.png

筆者來為大家簡單解釋一下這張圖片。本圖片取自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1],這是全球最大的流感、新冠病毒數據平臺。這個網站把每個國家/地區的新冠感染病例數按照感染的毒株繪制為餅狀圖,以美國為例,約50%以上的新冠感染病例感染的毒株是圖示顏色為黃色的22B(Omicron)。根據既往披露的新聞我們可以得知,在2021年末至2022年上半年,BA.1、BA.2及兩者的其他亞型(這些毒株屬于22B分支)已經在全美覆蓋了大部分人口,發生了類似于我國2022年12月的大流行。

那美國的疫情結束了么?

很顯然沒有,22E和22F(橙黃色及紅色區域)接踵而至,這兩個毒株正對應了最近廣為流傳的XBB.1及BQ.1.1(及兩者的其他亞型)。看看美國餅狀圖的顏色分布,目前這22E、22F感染導致的病例數占比已經接近22B的半數。也就是說,在Omicron22B分支感染了多數美國人后,依然有相當多的美國人感染了后續的22E及22F分支病毒。

再來看看中國的毗鄰國家、以及與中國發生較多經濟往來的歐洲各國。它們的情況多與美國類似,22B在病例數中占據主力,22E和22F隨后再次引起大規模的新冠感染,在孟加拉、印度等國家甚至已經反超22B。

1677227679602121.png

中國在剛剛一波疫情中,傳播的毒株以BA.5及其突變亞型BF.7為絕對主力,均對應了Omicron22B分支。那么在全球都由黃色22B分支覆蓋轉向深黃/紅色的22E、22F的過程中,中國能獨善其身么?恐怕很難。這個判斷即依賴于對全球流行趨勢的研讀,也依賴于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

新冠病毒在不斷的變異過程中,傳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越來越強。根據英國相關報道,Omicron毒株的傳播力相對于德爾塔提升了3-4倍[2],而德爾塔又是原始毒株的1倍[3]。至于免疫逃逸能力,集中體現在既往的疫苗接種對新毒株的預防效果越來越差。

北京大學初明教授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中分析了西方國家主要應用的疫苗在應對各種新冠病毒變種時的保護效率差距,可以看到,多數疫苗在應對Alpha、Beta、Gamma毒株時,其保護效率可以高達70-100%,在面對Delta毒株時則已經開始有所下降,而對于Omicron,沒有任何一種疫苗的保護效率能達到60%,被認為技術平臺先進的兩種mRNA疫苗在美國人群中對于Omicron的保護率僅有13.9%和25%![4]

1677227708561206.png

Omicron甚至還在持續變異,其亞型種類已經超越了其他毒株亞型種類的總和,未來是否會出現傳播能力、免疫逃逸能力更強的毒株也仍無法預測。

1677227725774415.png

值得慶幸的是,Omicron株的毒力相較于曾經流行的Delta毒株有了一定的下降,根據WHO的數據報道,Omicron株的危重癥比例在BA.2流行期間已下降至0.4%[5]。

不過,危重癥少,不代表新冠就不嚴重了。大家一起經歷這次疫情,都明白感染到康復的過程并不輕松,發熱、頭痛、咽痛、咳嗽等感受絕不是蒼白的幾個文字這么簡單。更不提對于攜帶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或老年人,每次感染都是“鬼門關前走一遭”,其風險仍然相當大。

有沒有辦法真正有效的預防新冠呢?

科學家們的答案還是在指向疫苗,但不再是肌肉注射疫苗,而是鼻噴/吸入等經由呼吸道黏膜起作用的疫苗。

簡單來說,肌注疫苗的優勢,是可以引起全身、包括血液循環中強烈的體液免疫,B細胞積極工作,產生大量的IgG抗體以中和、消滅新冠病毒。

這種工作原理有點“亡羊補牢”的意味。新冠病毒往往由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黏膜內大量復制后再進入全身。這也是目前Omicron毒株主要引起呼吸道、尤其是上呼吸道癥狀的原因之一。肌注疫苗誘發的抗體難以在感染的第一線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IgG抗體是一種特異性相對較強的抗體,病毒的突變程度若突破某個臨界點,抗體與病毒的結合能力會快速下降,這也印證了前文中疫苗應對奧密克戎時保護效率的低下。

為了應對上述問題,Nature、NEJM、Science等眾多頂尖科學雜志以及WHO均將目光轉向了黏膜免疫。研究發現,感染者鼻腔的IgA抗體水平越高,感染Omicron的風險越低[6];然而,各種肌注疫苗、包括mRNA疫苗均無法提高呼吸道黏膜的免疫,但鼻噴疫苗可有效誘導動物的呼吸道黏膜免疫[7,8]。除此之外,鼻噴給藥途徑疫苗可在呼吸道黏膜誘導T細胞免疫,其作用廣譜,不依賴于中和抗體,也就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9,10]。

在分析大量研究數據后,Nature對鼻噴疫苗抱以厚望,發文稱“鼻噴疫苗或將改變新冠大流行”[11]。

幸運的是,在廈門大學、香港大學和北京萬泰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已經率先研制出自己的鼻噴新冠疫苗,該疫苗模擬病毒自然感染方式,在呼吸道形成預防新冠病毒入侵的第一線免疫屏障,可誘導包括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固有免疫和訓練免疫等多維度保護性免疫應答,從而發揮廣譜保護效果,因此基本不受病毒抗體逃逸突變的影響,對原型株或是包括奧密克戎BF.7、XBB、BQ.1.1變異株在內的迄今各主要變異株的保護性免疫應答強度相當。

疫苗已在Omicron全面流行下順利開展臨床III期試驗并獲得關鍵性數據,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鼻噴新冠疫苗對新冠重癥的保護效力為100%。針對無免疫史人群,對具有3個及以上新冠相關癥狀且持續2天,癥狀較明顯病例的保護效力為67%;對包括僅有輕微癥狀者在內的癥狀性感染者的保護效力為55%。有免疫史人群中,鼻噴新冠疫苗加強免疫與安慰劑加強免疫相比,對癥狀較明顯病例的相對保護效力為63%。

此外,該試驗共納入4557名60歲以上老年人及4441名慢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等),試驗結果顯示鼻噴新冠疫苗對老年人及慢病人群的保護效力不弱于中青年健康人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2]。

目前,鼻噴新冠疫苗在國內已獲批緊急使用。


參考文獻:

[1] GISAID https://gisaid.org/phylodynamics/global/nextstrain/

[2] 英國報告奧密克戎毒株傳播力為德爾塔的3至4倍. 人民資訊

[3] “德爾塔”來勢洶洶!新毒株有何特點?升級版也來了?一文讀懂→. 央視網

[4]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vol. 13 898192. 20 May. 2022, doi:10.3389/fimmu.2022.898192

[5] WHO global clinical platform for Covid-19

[6]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87,14 (2022): 1333-1336.

[7] EBioMedicine . 2022 Dec 16;87:104402.

[8] Sci Immunol. 2022 Oct 28;7(76):eadd4853.

[9]Science immunology vol. 4,34 (2019): eaas9673

[10] Science bulletin vol. 67,13 (2022): 1372-1387.

[11] Nature. 2022;609(7926):240-242.

[12] https://mp.weixin.qq.com/s/YnvNpa3eaQp3XktzUq1hdQ


1677227798922777.jpg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先锋在线资源日本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日本香蕉尹人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国产老熟女 | 久久不射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