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位于武漢經開區的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控股”)旗下的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五期擴建工程項目地下箱體主體結構封頂。“我們緊抓項目安全質量,強化精細化管理,力保項目6月份通水,年內投產運行。”項目負責人、武漢控股建設事業部項目經理陳智信心十足。
施工現場,塔吊轉動,馬達轟鳴,運輸車輛往復穿梭,百余名工人投入施工。陳智介紹,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五期擴建工程項目在原廠區擴建,不新增用地,將新建全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這是一座地下深度達18.6米的大箱體,“全地埋”,即實現污水處理設備與工藝環節全部藏于地下,還地面于生態綠地,相較傳統及半地下式污水處理廠更節省空間、環保。
地下箱體地下一層,工人們正在拆除前期搭建的腳手架
在施工現場,項目1.4萬平方米施工范圍內,地下箱體外觀已清晰呈現,在地下一層、二層,工人們正在拆除前期搭建的腳手架。這些拆除下來的腳手架被整齊地碼放在吊籠里,置于地下吊裝孔內,被分布于地面的4臺起吊機不斷吊離地下,于地面集中清運。
地下一層拆除下來的腳手架被整齊地碼放在吊籠里
“時間緊、任務重,我們要在這一個月內,集中力量完成地埋式箱體的結構腳手架拆除工作,拆除量達18萬噸。”陳智說,近期項目集中人員力量攻堅,已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計劃,克服地下施工、場地局限、運輸通道不暢等困難,為下步設備安裝贏得時間。
4條塔吊大臂凌空揮舞,成捆的腳手架平穩移位,正在地面指揮塔吊的指揮員曾艷萍說,為確保4座塔吊同步施工安全,地面指揮員需要盯緊現場,隨時與塔吊操作員保持溝通,每天高強度工作10小時以上。
分布于地面的4臺起吊機不斷將腳手架吊籠吊上地面集中清運
“面對‘硬骨頭’,我們一個個啃下來。”陳智說,該項目自2021年3月開工以來,困難挑戰不斷:施工空間狹小、土方開挖量大、地質結構復雜……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項目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應用,每周召開項目分析會,梳理施工難點、優化施工方案,讓工程得以平穩高效推進。“力爭月底進行設備安裝,打好新年開局第一仗!”
項目建成后,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將由目前的35萬噸/日提升至45萬噸/日,將進一步完善漢陽地區和武漢經開區部分區域污水處理系統,在保護區域內湖泊水質、加快水環境修復、實現流域水污染治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來源:武漢控股、通訊員謝銘輝、洪俊、楊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