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問津”①傳人傳“問津”②
2023-02-13 18:20:42   來源:今日湖北

湖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武漢市《孔子問津傳說》代表性傳承人李森林榜上有名!

古韻情悠悠,問津巍巍然。百年大修后的問津書院,門前的孔子河微波蕩漾、緩緩流淌,訴說經年??讎@橋、坐石、桀溺畈、曬書山等一系列歷史遺跡記錄著千年前先賢在這里“問津尋路”,探求人生渡口與濟世之路的經典故事。沉淀千年,底蘊深厚的問津文化滋潤著這里的人民,頤養著民俗文化。

說到千年問津文化的流傳,就不得不提到李森林。正是由于他對問津文化的發掘與傳承,才得以使問津書院成為武漢乃至湖北省的一張亮堂堂的地標性名片。

在他的努力和堅持下,問津書院的歷史首次寫入武漢的正史。

(李森林為省市專家、教授張良皋、皮明庥、陶徳麟、章開沅、馮天瑜、洪威雷、劉玉堂等介紹問津書院)

據明《一統志》記載,西漢時期當地農民種地時偶得一塊“孔子使子路問津處”石碑,淮南王劉安遂在此建亭立碑、修建孔廟,以此記之。萬歷三十四年(1606)由湖廣巡撫熊尚文題寫“問津書院”匾額。自此,“書院之名始立,書院之制始備”,名士云集,人才輩出。弦歌傳誦至民國四年(1915)最后一次大修后問津書院漸漸湮沒于紛飛戰火之中。

那時書院的金石文字,或為殘碑斷碣,或遺棄沒榛莽之中,無人問津。宋代碑刻、明代早期復制的“孔子使子路問津處”石碑、清初“重新問津書院記” 石碑,李森林發現后,就多次呼吁保護,有的并花錢買下,在問津書院重修后,他又無償捐獻出來。正是他的執著,他的熱愛和無私,他所收集的史料,成功助力問津書院在2002年度申報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成功申報,在保護的過程中,“問津書院”四字碑刻由于字跡毀損厲害,書寫者姓名“張翼軫”一度被誤讀為“張翼珍”,李森林用自己掌握的歷史人物信息,更正了“珍”和“軫”的錯訛。從那時起,李森林不忍心家鄉的文化被長期遺世埋沒,下決心要為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問津書院”正名。為了搞清楚問津書院的前世今生,他幾乎把廟址當成了家,一有空閑就跑過去。沒有路,他便搭乘汽車轉三輪車然后步行,走壞了多少雙鞋自己也記不清。后來,書院附近的人幾乎都認識了為研究、推廣問津書院而來的李森林,主動免費帶他去要去的地方。

為保證史料準確,李森林還拜訪了武漢大學原校長陶德麟教授、華中師范大學原校長章開沅教授、武漢市社科院原院長皮明庥教授以及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唐明邦、張良皋、黃釗等老教授老學者,逐漸復原了問津書院歷史。

《江黃學府——問津書院》20多萬字一書于2002年正式出版發行。2003年9月18日,他在《湖北日報》發表“問津書院,無人問津”文章,占滿了報紙大半個版面。

經過努力,李森林還與專家學者們共同完成并正式出版了《問津院志》(上、下)《問津史話》《問津人物》《問津詩賦》《問津文論》等書籍。從此以后,問津書院從歷史的廢墟中“活”了起來。

2004年,湖北大學洪威雷教授給李森林題寫了這么一段話:“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付出的艱辛就愈多,對社會的貢獻就愈大,社會對您回報就愈豐!”他一直將這段話銘記于心。

同年7月1日《武漢晚報》人物新聞整版以“李森林:考古發掘‘問津書院’”為題予以報道。

李森林如同歷史修復大師,為她拂去陳年老土,一分一厘尋回散落在歷史光陰中的珍貴碎片,拼湊中撫慰她斑駁的傷痛,還她本真,為她正名。問津書院由此逐漸為人所知、所關注。

因此,李森林先后被當選政協武漢市新洲區第二、三、四屆委員、常委;新洲區人大常委會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和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工作委員會委員。從此,李森林成為問津文化的代言人和問津文化的推廣者。

在履職政協委員期間,李森林撰寫了“關于修復問津書院的建議”等文章,發起策劃并主持恢復中斷六十年的問津書院民間祭祀活動;在他和新洲區政協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市政協建議將問津書院歷史寫入武漢市的正史,“問津文化”和“知音文化”“首義文化”一起成為武漢市三大文化品牌,“問津求真”也隨之成為武漢教育精神。李森林還撰寫了“整合打造武漢東部山區文化旅游資源的建議”,提出在武漢東部以“問津書院的儒家文化、道觀河報恩寺的宗教文化、將軍山的紅色文化”三位一體,打造武漢東部山區紅色文化旅游線路,這條建議曾獲得“武漢市旅游發展貢獻獎”。如今,武漢東部的大別山余脈一條命名“紅色旅游公路”已建成,將問津書院、道觀河風景旅游區和將軍山連成一線,被譽為武漢“最美旅游公路”,不僅成為周邊“網紅”打卡首選之路,環中國自行車賽、山地馬拉松等大型賽事也在這里舉行。

李森林廣泛參與社會活動,積極推介“問津文化”。參與策劃由武漢市政協、長江日報、新洲區政府主辦的“問津文化研討會”,受到章開沅、皮明庥、陶德麟、馮天瑜、劉玉堂、洪威雷、羅幟、董玉梅等專家學者的肯定和鼓勵。

著名歷史學家皮明庥為他題詞:“彰顯新洲人文,共塑武漢精神。”并在為他的書作序寫道:“李君此書不僅對新洲區,而且對武漢歷史文化名城之保護、利用亦大有益焉……”

原武漢大學校長陶德麟教授高度肯定:“大作嵬羅宏富,取材精當,于弘揚我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新洲地區的傳統文化極有裨益,厥功甚偉,你的奉獻精神令人感佩不已。相信這本力作必將在海內外產生深遠影響,您的辛勤勞動必將得到公認,謹先掬誠祝賀!”

湖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著名書法家楊斌慶為他題詞:“誠以立身,嚴以治學?!?/p>

時任中共新洲區委書記萬勇為他題詞:“集千年圣道,譜盛世新篇?!?/p>

受香港孔教學院和湯恩佳院長邀請,李森林多次參加香港全球祭孔大典暨世界孔教儒學大會。2011年 9月,李森林與湯恩佳院長簽約一尊3.3米高的孔子大銅像贈給問津書院。

2015年5月,李森林成功與新洲區委宣傳部、檔案館等部門合作成功舉辦個人問津文化收藏展,受眾數萬余人。

他第一個提出打造“問津文化”品牌,發表“叫響問津文化品牌,提升武漢文化軟實力”的文章;促成問津書院得以百年重修,從而使得當今新洲乃至武漢市一個又一個以“問津”品牌命名的地標項目應運而生,問津新城與陽邏新城、航天新城一起成為新洲三大發展新城。他參與中共武漢市委組織部舉辦的全市“牢記囑托不忘初心 ? 百優黨課紅動江城”活動,以“追尋問津記憶,守望文化家園”為題講述,榮獲二等獎;參加國家網信辦組織人民網、中青網等30余家媒體“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活動,作《推進中國歷史進程的問津人》主題演講。有關問津文化的專題,被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并曾多次被省、市和地方電視臺等媒體報道。李森林近二十年來,每年多次受邀在省市高校和市、區直機關等部門做紅色文化、傳統文化講座。

他還第一個將問津文化傳播到海外,第一個組團接待港澳臺和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參觀問津書院、拜謁圣賢。北京中(國)巴(西)學術交流中心主任西蒙娜﹒德拉圖爾留言寫道“感謝!謝謝您!儒家思想對于世界和諧特別重要?!?/p>

(插圖2李森林向國際友人學者專家傳播孔子問津文化)

他還利用問津史料線索幫助臺胞和國內外十幾個離散家族近百人尋找到他們的根脈,清末民初大吏李開侁在海內外的后人給他送來錦旗“勤奮耕耘問津文化,枝繁葉茂終成森林?!崩钌终f,能夠為保護、傳承鄂東文化遺存作出一點貢獻,能夠為海峽兩岸和國內外同胞尋根問祖,找到根脈,他很欣慰。

接下來,李森林會從社會學的角度繼續研究問津人,研究他們在中華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退休前后,李森林創辦了《問津堂文化工作室》,旨在“傳承新洲問津文化、探尋江黃民風民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2018年,武漢科技大學聘請李森林為武漢科技大學國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兼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長,攜手研究問津文化和鄂東民俗。他還受聘擔任武漢地方志專家庫專家;武漢市新洲區老干部“銀發正能量宣講團”宣講員,為新洲黨政機關、學校、社會團體宣講地方黨史,正本清源,傳承問津文化。

問津文化開枝散葉,李森林由此對武漢民風民俗進行了廣泛研究。參與撰稿《武漢通史》《品讀武漢》《百姓回憶》《百姓發現》《百姓收藏》《百姓攝影》《新洲歷史人物》《新洲風物采珍》等書;還先后發表《順治帝師兩道敕命圣旨370年后現身武漢新洲》《走近洪良品》《關于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新洲首義人物尋訪活動的建議》《李集石窠記》和連載《封城抗疫小記》等推文;他還關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地方的有關史實,先后發現并搜尋到紅萬字會難民證、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在新洲的指揮所、劉鄧大軍在新洲的借糧證等革命文物,為研究地方紅色文化提供了翔實佐證,公開發表作品百萬字之多。

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森林認為文化挖掘積累固然重要,文化的弘揚和傳承同樣重要。他積極扛起了這項歷史責任大旗,多年來,數不清的媒體記者來采訪涉及問津歷史文化,很多高校碩士、博士研究生寫論文、有教授學者著書立說查找史料,只要有需要,李森林總是熱心幫助、積極提供免費服務。

受“孔子問津傳說”宣傳影響,“問津求真”的武漢教育精神,和一批又一批以“問津”品牌冠名的學校、旅游公司、文化展館等也在新洲乃至武漢應運而生。

李森林說,問津文化博大精深,以“耕讀傳家、崇文尚武、忠孝節義、傳德報恩”為其核心要義千古傳承,未來,將繼續深遠地影響一代又一代。李森林期盼,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夠參與到挖掘、傳承和弘揚問津文化中,讓中華優秀文化源遠流長。

復燃的問津文化之火,必將生生不息、賡續傳承、發揚光大、服務社會、傳承有序!

作者: 劉晗

注:“問津”①:孔子問津傳說

“問津”②:問津文化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參照甚至引用了人民網記者宋子節的文章《問津書院:千年文脈 薪火相傳》和中國青年網記者劉尚君的文章《他窮極半生,還原問津書院的“前世今生”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页面 |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高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片不卡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 久热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