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作者:朱全)在中國詩歌學會慶祝建黨100周年的詩歌會上,詩人凱風的詩作《一個戰士的夢》,振聾發聵。
渴望指揮一支隊伍,
哪怕只能面對熊羆的利爪。
然而白鴿的羽翼劃過天際,
這個時代子彈喑啞。
看吧,戰壕和鋼槍是命運賞賜的溫床和食糧,
理想無關年齡,
越奢侈越向往,越容易枯黃。
耳畔不再有號角響亮,
他回到曾經逃離的家鄉,
尋覓百里挑一的梨子,
獻給百里挑一的妻子止咳。
南方有山村,北方有平原,
步伐和行軍時一樣。
皮鞋從不說謊,
一寸寸嗅出土壤的芬芳。
做一個水果獵人,
這個詩意的稱謂不穿戎裝。
所到之處紅了櫻桃,黃了柑橘,
繽紛了理想。
從枝頭到舌尖縮短了距離,
延伸了甜蜜時光。
生活是一顆堅硬的核桃,
真實地握在自己手上。
一個人的隊伍也可以席卷一段歲月,
一段輝煌。
來者行色匆匆,而妻子說,
親愛的,你是我的團長。
其實,凱風就是夏凱,他喜歡自我介紹“武漢市公安局一級警督”,籍貫湖南武岡,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學士,湖北青年作家,有作品發表于《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啄木鳥》等文學刊物和中宣部主管“學習強國”平臺,其詩歌被湖北省朗誦藝術家多次朗誦推崇,出版小說集《出息》。
夏凱還是武漢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湖北省作協第十一屆簽約作家,從事公安宣傳工作期間,曾獲湖北新聞獎、武漢新聞獎。中學時開始寫詩,發表詩歌、散文若干。2008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長篇鄉土小說《出息》,長篇探案小說《原形筆錄》,短篇小說《余音》《我的混賬五伯》《秋天不回來》等,2016年獲全國第六屆偵探推理小說大賽獎。
最近,根據夏凱的長篇探案小說《原形筆錄》改編的公安類題材院線電影《筆鋒》進入公眾視野。2021年,電影《筆鋒》劇本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得到國內影視界多位名家認可,會議一致認為該片題材新穎、角度獨特、人物塑造豐滿,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據業內人士透露,該片主人公原型系武漢公安刑偵戰線模擬畫像專家。故事以畫像追兇為明線,以愛恨情仇為暗線,融合懸疑推理和犯罪心理學,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外表冷漠、內心溫存的警察藝術家形象,也揭開了模擬畫像這項古老神秘的刑偵技術的面紗。全片案中有案,環環相扣,結局令人感慨萬千,緊緊圍繞實現公安部黨委“文化強警”的戰略目標,牢牢把握激發強警精神動力的重任,精準發力,影迷值得期待。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