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熊宗榮
回憶起當年,我們一行在日本游覽了富士山后,又游覽了京都和大阪。結束了日本旅游行程后,又乘飛機來到韓國的濟州島。
濟州島是孤懸于中國、朝鮮半島及日本之間大海中的一座大島。它與最近的韓國海岸線距離200公里。濟州島面積1845平方公里,全島都是火山巖石和火山灰燼沉積后形成的土層。濟州島是靠生活在島上的人們千百年來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才有了農業,才能養活島上的居民。
韓國濟州島海女像
濟州島歷史上曾是一個獨立的王國,它與朝鮮半島上的高麗、百濟和新羅并列。它有過多種名稱:乇羅、耽羅、涉羅、州胡和瀛洲。據司馬遷《史記》中《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到東海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尋找長生不老藥。
韓國濟州島
徐福乘船來到瀛洲(濟州島)靠岸后,就在海岸邊巖石刻下“朝天”兩字。于是,此地就稱為“朝天浦”(在濟州島北岸)。徐福從朝天浦登陸后,來到瀛洲島中部,登上了1950米高的瀛洲山(后稱漢拿山),尋找不老草(據濟州徐福研究會洪淳晚會長研究,徐福找的仙草“巖高蘭”,就是今天的“靈芝”或“芝草”)。徐福采到“仙草”后,又從瀛洲南岸回歸,返回中國。所以,濟州島的居民把徐福西歸下海的地方叫“西歸浦”,還在岸邊礁石上刻有“徐福過之”幾個大字。濟州島西歸浦徐福文化國際交流協會理事高相津先生寫道:
徐福西歸過,
兩千兩百秋;
后人晚覺之,
兩國今交流。
濟州島上的人們十分虔誠地信奉徐福,島上的高、梁、夫三姓都認為自己是當年徐福帶來的童男童女的傳人。他們還定期在島上設祭壇、供畫像、獻供品、燃香火、頌獻詞,舉辦隆重的祭祀活動。
韓國濟州島大長今拍攝地
中國的儒學正式為韓國人接受大致始于公元前一世紀的韓國三國時代,從而使韓國成為世界上除中國以外的對孔廟歷史記載最早、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國家。興起于十四世紀的朝鮮李氏王朝,更加崇尚儒學。全國各地都建立起從事儒學教育的鄉校,使儒家的倫理道德支配了整個社會。
韓國濟州島古民俗村
濟州島的旌義鄉校,始建于朝鮮王朝太祖元年(公元1392年)。有大成殿、明倫堂、首善堂、大成門等古代建筑。廟堂里供奉著199個牌位,除韓國的18個先賢外,181個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名儒。其中孔子、顏子、曾子、孟子、及子思奉為“五圣”;道國公周敦頤、豫國公程顥、洛國公程頤、徽國公朱熹奉為“四賢”。他們每年都要在鄉校為這些名儒先賢舉行祭祀活動。鄉校的負責人都是當地德高望重的人。他們穿著古代服裝,率領人們向孔子及中韓兩國名儒先賢致敬。孔子及各位名儒先賢的牌位前都放著供品,燃著香火,整個儀式莊嚴、肅穆。
韓國濟州島成山日出鋒火山口
濟州國際機場位于濟州島的西北海岸。我們走出機場后,首先入住酒店。午飯后,稍事休息,便開始參觀。第一個景點是位于海岸邊的“神秘坡”公園。公園里有一條斜坡路,汽車上坡時不費力,靠自動慣性就可以輕松上坡;下坡時反倒要踩油門,加馬力。不然,車會自動停下來。公園里的路邊有幾輛自行車,導游動員我們騎車試試。有幾位年輕的游客騎著自行車,在那斜坡路上試了一回。騎試后,都說:“奇怪!奇怪!果然是條神秘的怪坡!”
韓國首都首爾青瓦臺
導游沒有向我們解釋“神秘坡”的原因。估計她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導游是位女性,四十歲左右,韓籍中國人。幾天下來,我才知道她是個沒文化的粗人。每一個景點,她都說不出一點門道來,只知道催人買東西。另外,她一路粗話連天,是個“草包大王”。到了首爾,她把大家帶進一個高檔的人參店,她看買人參的人少了,就不愿意了,滿臉的怒氣,說話傷人。要知道,那些人參價格都是幾千元上萬元一盒,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的。我們國內去的領隊,看她鬧得太不像話,就跟韓國旅游部門打了個電話。第二天,她被解雇了。換了個姓金的韓國男士,再也不動員我們買東西了。
韓國首都首爾景福宮
看了“神秘坡”后,又到海邊看“龍頭巖”。“龍頭巖”在海水的邊沿。一塊形狀嶙峋的黑石,從海水中伸出頭來,怪模怪樣的,遠看似一個龍頭。相傳,東海龍王的第四子來到瀛洲山(漢拿山),盜取山上的千年不老草,惹怒了瀛洲山的山神。山神張弓搭箭,抬手便射,一箭射中龍王四子。小龍王中箭身亡,從瀛洲山上滾落入東海,只剩龍頭露出海面,這便是“龍頭巖”。龍頭巖其實是火山爆發后,巖漿流到海邊,凝固而成的火山巖,模樣有點像龍頭,這是大自然的杰作。
朝鮮南北分界臨津閣望拜壇
海岸邊還有一塊被欄桿圍成的地方,中間有一尊用黑石雕鑿的魚尾裸身少女像。這種魚尾少女像,我在北歐丹麥的北海岸邊也看見過。那尊雕塑是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筆下的主人翁。她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還有一個舉世皆知的名字《海的女兒》。這里的雕塑是否也有段如《海的女兒》般的故事,導游沒介紹,我們也想象不出。
晚上,我們在酒店吃韓國的特色菜——烤豬肉。豬是濟州島上特有的黑毛豬,肉是經過腌制的。三四人共一桌,桌上放一個爐子,爐子里燒著黑木炭。我們挑起一小塊豬肉放在爐子上烤。爐子里的炭火通紅通紅的,肉片烤得咝咝作響,油水直往下滴,冒出陣陣白煙,整座餐廳彌漫著誘人的肉香。
韓國首爾大鼓閣
第二天,導游帶領我們乘車繞濟州島一圈。先后參觀了荷蘭船、藥泉寺、三星電影攝影地、獨立巖(將軍石)、天地淵大瀑布,城邑民俗村和城山日出峰(火山口)。
印象最深的是城邑民俗村。民俗村在一座山前的平地上。民俗村反映了濟州島上原居民古老、樸實、原始的民俗風情和生活狀態。房子低矮,面積狹小。墻是石頭砌做,房頂是茅草蓋的。屋檐下放著一排排陶土壇子,可能是腌制泡菜用的。門前有石臼、石碾,那是古代人用來舂米、碾米用的原始工具。
民俗村前有一尊石雕的婦女像。導游說那是朝鮮獨有的“海女”。濟州島千百年來有專門從事下海捕撈的婦女,稱為“海女”。那時,婦女下海捕撈沒有潛水鏡,沒有潛水服,沒有蹼泳鞋,只身下海,徒手捕撈。據說,這種“海女”只有朝鮮和日本有。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這種只身下海捕撈的“海女”已經漸漸絕跡了。
韓國濟州島天地淵
成山是濟州島東北部海邊的一座大山。山很陡峭,上山只有一條崎嶇的小道。許多人一看這山便望而卻步。我和妻相扶相攙,最后還是攀上了山頂。成山是一座火山,山頂呈鍋形,中間部分深深地凹了下去,成一個大大的倒椎體。站在火山口四周的高處往下看,頗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可惜的是,成山四周沒有山,只有平地和大海。
成山日出峰是清晨觀大海日出的地方。但現在是下午,只有日落沒有日出。山上風很大,頗有些涼意。我和妻在山上看了一回,就隨人群下山了。
二○二二年八月三日于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