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隨州市曾都區東城街道帶涢閣社區園林小區,就能看見整潔干凈的道路、綠意盎然的花壇、粉刷一新的墻面,形象生動的文化墻更是為該小區添了顏色,很難想象,這曾經是個臟、亂、差的老小區。
墻面粉刷一新
家住園林小區的李繼鳳是這兒的老居民,她見證了小區的“出生”“老去”,再到“新生”。“我們小區剛建成時,房子又新又漂亮,不少人都很羨慕。”在她的記憶里,這里也曾讓她感到舒心,但幾十年過去,曾經舒心的家園,失色成老舊小區的代表,小區內樓道小廣告密密麻麻,電線雜亂如蛛網,鐵質欄桿銹蝕嚴重……
紅色驛站
2020年,隨州市曾都區住建局響應群眾需求,啟動了該小區改造項目。改造前,曾都區住建局以“共同締造”為出發點,多次與帶涢閣社區、園林小區業委會、小區居民坐在一起,召開共同締造活動協商會。
要拆除亂搭亂建、要增設居民活動的小廣場、要做好小區綠化……園林小區上百戶居民提出一條條建議,給出了改造的“標準答案”,曾都區住建局與社區將居民這些建議一一記錄,逐條研究,制定出最適合的改造方案。
改造后,帶涢閣社區籌資粉刷了墻面3200平方米,規整了線路460米,安裝了車輛識別道安防設施、室外健身器材,建設了35平方米的紅色驛站,為居民提供休息、文化娛樂等服務。
室外健身區
據了解,園林小區為原綠化管理處家屬院,小區內大部分居民為園林單位職工,有豐富的園林綠化工作經驗,每家每戶都種有各種花卉,小區院內更是栽種有九葉楓、白玉蘭、廣玉蘭、野核桃樹、銀杏樹等樹木。
為更好體現小區綠化園林氛圍,帶涢閣社區黨委還為居民定制花架10個,購買花盆90個,從肖家巷口到園林小區,沿路增設花壇14個,種植四季常青綠植,以共同締造活動為主題繪制文化宣傳墻380平方米。
改造后
從“憂居”到“優居”,帶涢閣社區黨委堅持黨建引領、群眾主體,因地制宜,以園林小區為中心,輻射周邊,以打造花園式小區為目標,改善小區居住環境,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該小區墻面刷上了米色漆,一團團蛛網似的電線、一處處雜貨堆消失了,小區有了人氣、顏值,居民們的心也更齊了。“咱們老居民過上了新生活,這份成果是黨和政府給予的,也是居民共同創造的。”李繼鳳說。(來源:曾都區融媒體中心 曾都區住建局,通訊員楚豫 張璐、編輯朱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