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寬了、燈亮了、線順了、下水道通了、房子變新了、環境變好了……如今,走進湖北省鐘祥市郢中街道鴨子坑小區,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居民們忍不住驚呼:“鴨子坑變了,變得認不出來了!”
被稱為鐘祥“龍須溝”的鴨子坑,曾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過去,這里每逢下大雨,就會有齊腰身的積水,道路泥濘、坑坑洼洼、污水橫流。2022年下半年,鐘祥市政府響應居民渴望改造的呼聲,對鴨子坑小區進行了改造。
新增停車位
經過碼頭街社區、有關部門、單位和居民代表共同發力,鴨子坑小區拆除了9處臨時違章建筑;修建了雨污分流的下水道,硬化、刷黑了路面,解決了積水問題;所有樓梯間及樓梯扶手均被粉刷一新,并安裝了太陽能廊燈;對外墻進行了修繕,映入眼簾的是好看耐用又防水的真石漆;4家網絡營運商的弱電線路,已經歸并為一個箱子、一條線路輸入戶內,昔日廢棄的空中線纜不見了。
單元門
目前,鴨子坑宿舍區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即將完工,只差安裝單元門了。但在這件事上,居民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
“看單元門有什么需要改進的?這是樣品照片,請大家踴躍發表意見。”12月3日下午,承建單位在該小區安裝了一塊樣品門后,小區業主委員會負責人阮訓秀將樣品門照片發到居民微信群里。
在家的居民先后到現場察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大家紛紛表示,門的材質、式樣還可以,但門的上半部分需要改進。李建新等居民提出上半部分改用玻璃封,另外一些居民則認為,這樣雖然采光好、安全些,但玻璃容易破碎;田玉梅等居民提出繼續用不銹鋼管,稍微加密一下就行了,另外一些居民提出異議:這樣雖然采光好,但還是不能完全消除安全隱患;陳守裕等居民提出上半部分用不銹鋼皮封,但有的居民又說,這樣雖然安全,但不利于采光……各方相持不下,討論持續了近兩個小時。
下午5時,業主委員會根據大家的意見,經過反復權衡,提出了一個方案,供居民們討論:左邊的固定門,上半部分繼續使用不銹鋼管,右邊的活動門,加裝不銹鋼板。大家一致同意該方案,高興地說,這樣既可采光,又安全、耐用,兩全其美。隨后,業主委員會將這一方案,與承建單位進行了溝通、協商,達成了共識。
“這樣的‘意見分歧’有很多,大家經過協商討論后達成一致才會開始實施,改造的目的是讓居民們都滿意。”阮訓秀介紹。在鴨子坑小區的改造中,人人都是設計師,居民們積極參與,共同締造凈、暢、美的幸福家園。(來源:鐘祥房產服務中心 通訊員張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