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仙桃市干河街道新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新河社區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的居民們圍在一起,話家常、聊變化。
“小區新建了公共停車位,安裝了路燈、扶梯,但好像還差點什么?”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居民劉翠新說。“是沒有綠化吧!光禿禿的,缺乏生機。”“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我愿意把自家東側院子騰出來建設小區花園。”平時快言快語的居民丁麗接過話匣。
共同締造板凳會
看到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新河社區業委會主任李代華建議說:“還可以在電動車棚旁種上花樹,待到明年春天,小區就能花香四溢。”自今年9月份以來,類似這樣的對話,每周都在新河社區共同締造板凳會上演。
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建于1984年,年代久遠,有“一身的毛病”,破舊的水泥路面、落后的配套設施……兩個月前,得知社區成為市級共同締造試點社區后,居民們圍坐謀劃改造,小區問題怎么解決?費用怎么來?居民怎么參與?圍繞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首要問題讓大家皺起了眉。
“我建議大家先把自家廢舊車輛集中售賣,清理雜物,40家每戶出資3000元,作為改造起始資金。我帶頭把自己閑置摩托車賣掉,美化小區環境,再帶頭出資。”李代華站起來提議說。
當日,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共同締造板凳會進行舉手表決,大家一致同意,通過“眾籌方式”對小區進行改造。板凳會結束后,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業委會順利籌集到12萬元改造資金。
為保證改造進度和工程質量,交通路小學宿舍業委會推選出居民何高明、黃志剛成為工程質量監督員、群眾協調員。
不久前,小區先后完成了5000平方米的外立面改造,500平方米的樓頂維修,并安裝5盞路燈,新建72平方米的電動車棚,集中解決了一批居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
工作人員在井蓋上畫上彩繪
住進“新”小區,居民提出新想法:“外墻、井蓋、電線桿繪上彩繪豈不是更好看”。居民“出單”,業委會“接單”。仙桃市實驗小學退休教師得知后,主動認領任務。很快,“小黃人”“波吉”等卡通人物出現在小區各個地方,吸引附近居民拍照打卡。
如今,筆者來到交通路小學宿舍小區,入口處的“書香里”三個大字,十分醒目,進入小區內,干凈平整的道路、蒼翠欲滴的樹木、運轉有序的智能化設備、嶄新的兒童娛樂設施……處處透露著欣欣向榮的生機與活力,林蔭小道、文化長廊、建設中的游園,讓居民紛紛點贊幸福“書香里”。(記者劉賢雙、通訊員王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