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娘,您店里的臨期食品,我們都幫您清好了,放在臨期食品專區。”11月25日,咸寧市咸安區高橋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在統籌疫情防控加強食品安全檢查時,了解到高橋鎮岔路口食品經營戶朱海榮因患有輕微白內障無法看清食品包裝上的詳細信息情況,遂主動幫其對店內所有食品進行全面清理,清理臨期食品7批次共計90余件,并根據臨期食品日期幫其制訂下一輪清理計劃,避免臨期食品未及時清理造成過期引發食品安全隱患。
清理臨期食品
高橋鎮食品經營戶老年人居多,針對該情況,高橋市場監管所主動作為,積極幫助年紀較大的食品經營者清理店內臨期過期食品,指導食品經營戶設定專區保存;退市的超過保質期食品和臨期食品,指導其設立專門區域保存并加貼醒目標簽,防止與正常食品混放造成誤將超過保質期食品再行銷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加強超過保質期食品的處置,對超過保質期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銷毀(包裝一并銷毀),禁止使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作為原料生產加工食品。
截至目前,該所共出動18人次,檢查食品經營主體36家,幫助清理臨期食品15批次120余件。
臨期食品專區
據了解,臨期食品,通常指即將到達保質期,且未超過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臨期食品因價格較便宜受到一些消費者的青睞,有的超市設置專柜銷售臨期食品。疫情期間消費者過量囤積食品的行為,也可能造成食品臨期。
為幫助消費者科學認識和消費臨期食品,咸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溫馨提醒:臨期食品分類管,避免浪費減損失,廣大食品經營者應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管理臨近保質期食品;正規渠道來購買,理性消費勿貪多,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盡量選擇正規超市或商店,不要選擇無證經營店鋪或攤點,不要因為折扣和低價大量購買臨期食品,以免食品過期、變質造成浪費。(來源:咸安區市場監管局 記者胡毅、通訊員章和開、朱萬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