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平整的路面、停放有序的車輛、整齊靚麗的綠化……近年來,荊門市東寶區泉口街道青山社區鑫苑小區煥然一新。
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青山社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融合“五共”理念,充分點燃居民自治熱情,共同探索小區治理新模式。
改造后
黨建引領,構建“主心骨”
“環境整治了,小區道路、綠化、安全、排水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小區現在漂亮多了,沒事出來散散步,人的心情都好多了。”鑫苑小區居民盧伯伯開心地說。
鑫苑小區建成于1996年,共有居民161戶,因年代久,路面破敗,管道老化,環境雜亂,居民抱怨不斷。2021年,鑫苑小區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雨污分流、強弱電、綠化等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提升。
如何持續改善小區面貌,提高居民幸福指數?如何凝聚人心,讓居民共建共享?“小區改造要靠黨建引領,發動群眾共同締造。”青山社區黨總支書記趙紅菊一語道出秘訣。
青山社區黨總支結合小區實際,征求廣大居民意見,在鑫苑小區選舉產生9位富有責任心和公信力的業委會成員,推選出由在職黨員、退休黨員和居民骨干組成的紅色樓棟長12名,構建“社區黨總支指引—業委會帶領—樓棟長帶頭—群眾帶動”的四級聯動治理體系,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基層治理。
為民解憂,打造“幸福家”
“小區門前的標牌破爛不堪,影響美觀。”“樓道間太多牛皮癬,要趕緊清理一下。”“院內外來車輛太多,導致住戶沒有地方停車。”
如何解決好這些現實問題?該社區黨總支充分發揮業委會、樓棟長的力量,聯合東寶區住建局,開展座談走訪、入戶調研、群眾會,經決策共謀后協商一致,居民籌集資金;更換小區大門的門牌;樓棟衛生實行樓棟長分片,一戶包一片;成立車輛管理小組,按照一戶可停放兩輛車的指標對車牌號進行審核并規范錄入方式,解決小區外來車輛多導致停車難的問題。
面對鑫苑小區居住老年人居多,上下樓不方便的現狀,業委會成員牽頭,樓棟長積極配合,東寶區住建局加快建設,群眾全程參與,采取依照層高按比例收取資金的方式,自籌資金加裝電梯,現已加裝電梯16棟,安裝率達到100%。
“現在生活便利多了,以前坐輪椅上下樓都不方便,自從電梯裝好以后,每天可以隨時下樓曬太陽了。”談及現在的變化,曹奶奶笑著說。
改造后
共評共管,激發“能動性”
“大家都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小區環境更美了,咱們住得也更舒心了。”鑫苑小區老居民不住夸贊。
三分建,七分管,小區環境變美后,如何維護好、管理好?青山社區建立健全積分機制、“紅黑榜”評比制度等,進一步激發黨員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發掘一批模范帶頭的志愿服務之星,評選一批最美家庭戶等,通過以獎代補和積分兌換的方式鼓勵更多的居民自覺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治理中,全面激發自治潛力。
“張阿姨今天打掃了樓道給她積2分。”“李叔家雜物亂堆扣2分。”青山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上門入戶宣傳,通過線上線下向居民群眾推送積分標準,動員樓棟長、發動居民群眾積極參與積分,利用櫥窗宣傳欄對積分標準進行公示,在每個樓棟設置積分榜和滿意度公開榜,同時在每個樓棟成立由樓棟長為組長,兩名志愿者為成員的評比小組,每季度評選星級文明戶并進行一次積分表彰,形成示范效應,喚醒居民“主人翁”意識,形成“動起來、比起來、賽起來”的新高潮。
鑫苑小區居民說:“現在鄰里關系更熱絡了,大家見面問聲好,有空泡泡茶,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東寶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開展以來,該局幫助鑫苑小區已解決10余條事關居民切身利益的小事實事,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幸福感更加具體充實,滿意率大幅提升。(來源:東寶區住建局、編輯文華、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