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熊宗榮
格拉納達,位于伊比利亞半島南部,瀕臨地中海,與北非的摩洛哥隔海相望。
西班牙格拉納達阿蘭布拉宮外景
格拉納達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石榴”,顧名思義,這一帶大概盛產石榴。可惜,我們到達此地時不是石榴的收獲季節,故沒有看到豐收的石榴。但我們看到了西班牙的國徽,國徽上的石榴花,表明了格拉納達在西班牙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班牙格拉納達穆斯林占領時建的宮殿
由于格拉納達地處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沿海國家,特別是北非和西非國家進入西班牙和西歐國家的重要通道,故格拉納達在歷史上的地位格外重要,是西班牙最引人入勝的城市之一。這里既有西班牙南部的風光和阿拉伯文化的雄奇,又是天主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結合地,是西班牙天主教國王最后收復的一個城市,有世人仰慕的兩重文化遺產。
西班牙格拉納達古建筑
公元711年,穆斯林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占了西哥特人的小鎮格拉納達。他們在阿蘭布拉山上安家落戶,修筑圍墻,開始了他們在此地的發展。公元9世紀,哈利發王朝在科爾多瓦崩潰后,格拉納達的穆斯林開始登上歷史舞臺。公元1238年,穆罕默德·木·納塞爾再次建立納賽爾王朝。王朝的疆土迅速東擴至穆爾西亞,西南延伸至直布羅陀。147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合二為一,展開國土“光復運動”。經過數十年的浴血奮戰,于1492年1月12日,納賽爾王朝的第二十任國王波阿卜迪被趕下臺,收復被其占領的最后一座城池格拉納達,結束了阿拉伯穆斯林統治西班牙長達800年的歷史,建立了統一的西班牙王朝。
清晨,我們在格拉納達一家酒店用完自助早餐,便驅車前往世界文化遺產穆斯林納賽爾王朝藝術鼎盛之作,美麗的阿蘭布拉宮,和16世紀被遺棄的位于阿蘭布拉宮隔壁的卡洛斯五世夏宮、赫內拉里費宮,還有阿爾瓦伊辛區。
西班牙格拉納達老皇宮
阿蘭布拉宮、赫內拉里費宮和阿爾瓦伊辛區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它既是西班牙參觀游覽人數最多的宮殿,又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類文化古跡之一,每年這里觀光的人數達300多萬。
阿蘭布拉宮阿拉伯語意為“紅宮”。宮堡的外墻體涂為紅色,宮堡圍墻上部靠東南面有一座高聳的鐘樓,每天太陽初升的第一縷陽光照耀在鐘樓上,通體彤紅,熠熠生輝。鐘樓旁的旗桿上飄揚的四面彩旗,被晨風吹拂得迎風招展,嘩啦作響。
“紅宮”坐落在格拉納達城東北的山頂,是摩爾人在西班牙留下的所有古跡中的精品。宮殿建于13--14世紀,由格拉納達哈里發斯邁爾一世、龍素福一世和穆罕默德一世在位期間始建和擴建。阿蘭布拉宮分為城堡和王宮兩部分,城堡為歷史最悠久的部分,但破損嚴重,僅剩下一些城墻和塔樓等建筑。
西班牙格拉納達阿蘭布拉宮的古老鐘樓
王宮是阿蘭布拉宮的精華,由多個廳、院組成,中間有走廊相連。這里的廳堂建造新穎、奇特,裝飾豪華,美輪美奐,金碧輝煌。其中“使節廳”內的星形雕塑天花板和“姐妹廳”內的蜂窩狀天花板為西班牙伊斯蘭藝術的精品,
“獅子院”是王宮的核心。庭院的房屋高達兩層,呈弧形,環院一周。庭院周圍有124根大理石廊柱聳立,庭院的地面、墻面均鋪砌釉面彩磚,室內墻壁上布滿彩色的阿拉伯文字和幾何圖形裝飾,庭院中間有12只威嚴雄壯的大理石雄獅托起圓盤噴泉。“獅子院”由此而得名。
阿蘭布拉宮的庭院內種滿花草,均修剪得整整齊齊。還有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的水池,水池大小不一,但都清水盈盈、清可照人。宮廷房屋和花草的影子返照在碧水內,微微波動,楚楚動人。
阿蘭布拉宮內還建有各式花園,花園內種有奇花異草,香氣襲人。除花草外,花園內還種有許多橘樹,碩果累累,金黃燦燦,壓得枝葉欲墜。整座花園環境幽雅,異香撲鼻,美不勝收。
西班牙格拉納達阿蘭布拉宮的后花園
卡洛斯五世宮,由卡洛斯五世下令修建,它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境外最精美的建筑,宮內有15--16世紀的珍貴繪畫作品和一些世人少見的奇珍異品。
赫內拉里費宮,位于阿蘭布拉宮北面不遠處,是哈里發的夏宮。宮門前的花園、噴泉星羅棋布,鮮花四處可見,充分展現出高超的園藝技術。宮內高處有一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可俯瞰全城,這里既是哈里發國王消夏避暑,尋歡作樂的場所,也是1492年穆斯林最后一個國王向西班牙軍隊投降之地。
阿爾瓦伊辛區,為當年摩爾人居住區,位于阿蘭布拉宮對面的山丘上,當時有6萬伊斯蘭人在此居住。狹窄彎曲的小巷里保留有很多阿拉伯式的宮殿、豪宅、浴室以及傳統的民居建筑。吉卜賽人集中居住地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這里許多房屋曾破敗不堪,后來經過大規模的修復,現在面貌煥然一新。
參觀完預定所有景點,時間已到上午11點多鐘。我們匆匆上車,開始了新的旅程。驅車八小時到達西班牙的東部,地中海的西岸海濱城市瓦倫西亞。吃完晚飯,入住酒店時,已是晚上十點多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