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咦,老師們的車都去哪兒了?”近日,湖北省宜都市陸城一中的同學們走進校園,紛紛心生疑問,以往每天上學的時候,校園里滿是車輛。“老師們的車再也不會開進校園里來了,有專門停放的地方。”校長鄧統元面露喜色地說。
原來,鄧統元口中“專門停放的地方”指的是學校附近的公建停車場。目前,宜都城區9所學校236名教師的車輛在上班時間全都停放在學校附近的公共停車場,而且全部免費。而這得益于宜都市全力推進的“車共體+”建設。
楊守敬中學楠竹園停車場
近年來,宜都市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區人口、小汽車、電動車日益增加,停車難成為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宜都市住建局聚焦“停車難”這一民生痛點,堅持從滿足人民群眾行車不堵、停車有位的需要出發,探索實施“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宜都模式”。
堅持正確導向,系統謀劃布局
經統計調查,宜都市核心商圈、車位配比低的住宅小區停車供需矛盾突出;城區企事業單位停車場晚上和節假日利用率低,商業及小區地下停車場車位閑置率高,停車資源共享利用不足;停車場布點不均衡等問題。為科學配置停車資源,宜都市住建局在開展停車設施普查基礎上,制定出臺《宜都市“車共體+”兩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
據了解,“車共體+”即共享停車+停車治理,通過搭建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將城區公建停車場、機關事業單位及住宅小區車位進行資源整合,錯時共享,實現智慧停車管理運營,提升城市運營管理水平,緩解城區停車難。宜都市計劃通過2年時間,實現搭建1個智慧平臺、配套充電樁1000個,新改建10000個車位,互聯共享40000個車位(即“1114”目標)。
電動車充電樁
為做深做優“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宜都市委書記譚建國領銜,宜都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住建、城管、公安等多部門齊上陣,統籌協調推進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宜都市政府授宜都市城投公司特許經營權,由國有公司按照市場化、產業化運營。在當前國家穩經濟各項政策密集出臺的形勢下,宜都市城投公司緊扣財政、金融政策,深入研究各種投融資模式,通過銀行融資、專項債等多方籌措、謀劃項目資金。
堅持大膽創新,探索宜都路徑
堅持適用、美觀、生態、智慧、經濟“五標準”,宜都市住建局創新性地通過征地新建、盤活存量、騰挪空間、合作共建等方式,共計新增停車場27個、車位5976個。
中心停車管理處
除了新建停車位,宜都市還將城區公建停車場、路邊停車場、機關事業單位及住宅小區等車位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全城共享停車一體化。截至目前,宜都市通過政府主導、民營場地托管共享、多產權方合作共享、租賃整合共享等方式實現聯網共享車場69個,共享車位16104個。
同時,以智慧停車管理平臺為抓手,以智能化管理、精細化個性化服務,宜都市形成停車智能管理新模式。
針對實現智能化管理的目標,宜都市建成智慧停車運營管理大廳,實現“一網管全城、一屏觀全域”;利用“互聯網+”智能化新技術,實現24小時遠程值守、故障預警、智能導航、車位預約、反向尋車、無感支付等,實現“智慧停”“智慧管”。
地下停車場
為實現精細化人工服務,宜都市住建局組建3個專班,實施24小時巡查維護,在停車管理中心中央值守大廳推行“1520”工作法,“1”即首問負責,“5”即5秒鐘接聽電話,“2”即20分鐘內趕赴現場解決問題、完成反饋,“0”即力爭實現問題零投訴、零積壓。
此外,宜都市根據不同區域停車需求,建立不同類型停車收費調節機制,提供白天(夜間)年卡、時段封頂、商家券、一卡通等優惠服務,滿足市民不同停車需求。利用“場中場”技術,對中醫院、一醫院、榮祥市場實行分區管理,將醫生和商戶車輛集中停放在固定區域,騰出便捷停車區域服務市民。
堅持共建共享,彰顯三大效應
宜都市開展“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既是發展一種新型產業,更是提供一種優良的社會服務,必須著眼于更好地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更好地為宜都高質量發展服務。
“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運行以來,已經產生了獨特的效應,逐步成為宜都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中醫院停車場
該市把“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與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有機結合起來,釋放紅利效應,讓利于民。在2020年疫情期間、歷年春節期間,運營停車場免費停車。宜都市住建局落實宜都市委市政府各項激勵政策,免費開辦“兩江”人才一卡通、“紅領”工匠一卡通、文明誠信家庭百次免費停車、無償獻血免費停車、農貿市場一小時免費等多項惠民措施;為8所公辦學校教職工解決360臺車輛上班停車難問題,實現無車校園;都市一號等部分小區實現互聯共享后,小區地庫車位年卡價格由每年2400元降至1500元。
從人工崗亭值守、現金收付到智慧運行,“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日益凸顯品牌效應,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極大方便了市民生活。以“車共體”為載體,宜都市住建局與銀行合作創新金融產品“智泊貸”,既解決了地庫閑置問題,又解決了開發商資金問題。正是這種品牌效應,越來越多的商家尋求與宜都市住建局、市城投公司合作,共同開發閑置資產資源,實現一舉多得。
宜都市將“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作為一個產業,堅持做大產業效應、做強“車經濟”,充分利用智慧停車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救援挪車、洗車保養、汽車充電、智慧出行等便民服務,積極探索“車共體”平臺用戶線上數據開發運營;上線“車共體+”移動端,整合宜都金融、保險、企業、商戶需求,提供客戶引流商業廣告、活動推廣等商業服務,做活車經濟,服務好廣大車用戶。
宜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設“車共體+”智慧共享停車模式實現了最大化利用空間資源來解決停車難問題,不僅完善了城市規劃,還為市民帶來便利。下一步,該市將繼續擴大“車共體+”范圍,全力推動全城停車共享一體化,提高城市車位管理水平。(來源:宜都市住建局、通訊員王文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