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邊的溝槽不夠寬、不夠深,要繼續拓寬和加深。”7月13日上午8點,隨州市曾都區西城街道歲豐學校家屬樓老舊小區改造現場,太陽炙烤著大地,氣溫逼近38度,曾都區老舊小區指揮部主任張想正在施工現場檢查施工進度,核對工作標準,而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
曾都區西城街道歲豐學校家屬樓于1982年建成,是名副其實的“老小區”。改造前,小區內污水堵塞、排水不暢,遇到梅雨季節頻繁下雨就會淹水。今年6月底,該小區開始老舊小區改造,將進行雨污分流、增補綠化、道路硬化、水電入戶、線路規整等一系列全面徹底的改造。
此次改造將全面解決小區基礎設施老化、道路坑洼不平、環境臟亂差等問題,共涉及住宅樓3棟,受益居民74戶,目前已完成項目進度的30%。
改造現場
據了解,此次改造的施工時間只有學校放暑假的兩個月。施工時間短,為了保障工程順利完工,施工人員每天上午六點到達施工現場,十一點到下午兩點半吃飯、休息,然后繼續施工,晚上七八點施工結束,再回辦公室總結工作進度,安排第二天的施工任務。
“溝槽內不透風,衣服是濕的,一天要喝兩三斤水。”工人余華義和工友們正在鋪設排水管道,頭頂烈日,身子卻只能蜷縮在地下狹小的溝槽內,余華義手中的鐵鍬被曬得滾燙。
和余華義一樣,每一位工人都要在施工現場每天洗上幾遍“汗水澡”。
改造現場
工人在工地“戰高溫、搶工期”,曾都區舊改辦要求總承包方務必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早上上班的時候,每人發一份藥品,其中包括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用來降溫。溫度特別高的時候,會調整作業時間,確保工人安全。”張想說。除了為工人們準備的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清涼大禮包”,每天上、下午作業一段時間后,總承包方就會讓工人適當休息,并發放礦泉水、綠豆湯、西瓜降溫解渴。
施工現場給工人發放西瓜
“為了改變我們這個老舊小區的環境,這些施工人員每天冒酷暑工作真的很不容易。我們心里很感動,暫時的不便也能理解。”歲豐學校楊副校長說,“原來居住環境差,教職工們都搬出去了,現在大家都很期待小區改造后的全新變化,搬回來住上班就方便太多了。”
隨州市曾都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曾都區共計劃開展3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面積86.6萬平方米,惠及338棟的10172戶居民,目前已全面開工,改造內容涵蓋了雨污水分流、道路硬化、增綠補綠等,將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
下一步,曾都區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將督促施工單位在做好防暑降溫和安全施工的基礎上,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早日完工。(編輯朱正學、通訊員曉萱、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