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項俊平 胡維娜)面對外來物種的入侵,我們該如何把守“國門”,進行有效的防御,盡量減輕入侵帶來的各種危害?7月15日上午,2022年武漢市暑期青少年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系列科普活動“外來入侵物種防控”主題科普知識講座在武漢科技館開講。專家用深入淺出的科普知識,系統回答了上述問題。
活動由武漢農學會秘書長熊恒多主持。來自湖北省農科院植保土肥所外來物種防控研究專家褚世海博士帶來一場主題為《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的科普講座。
據介紹,所謂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明顯損害或影響的現象。
我國是全球遭受外來入侵物種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截止到2020年6月5日,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并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講座中,褚世海博士從外來入侵物種的概念、傳入途徑、發生現狀、影響、預防與控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他結合福壽螺、加拿大一枝黃花等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外來物種入侵的危險性,分析了防范外來物種入侵的重要性,并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我省重要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控,指導公眾如何參與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外來入侵物種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帶來生態災難、影響農業生產、威脅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等各方面的危害。廣大市民朋友們應增強國家生物安全意識,積極參與入侵物種防控科普活動,自覺做到不攜帶、不傳播、不買賣、不‘放生’。” 褚世海博士呼吁聽眾加入把守“國門”的行列。
講座結束后,褚世海博士與現場的各位聽眾進行了互動交流,針對大家的問題現場進行答疑解惑。
大家紛紛表示,此次科普講座的學習內容豐富,收獲很大,以前覺得外來生物防治與我們距離很遠,今天了解到外來物種其實就可能藏在我們身邊,需要大家平時加強防范。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種業與科教處二級調研員王啟發出席活動并講話。他指出,防范外來物種入侵、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生態文明的重中之重,呼吁大家增強保護國門生物的安全意識,成為國門生物安全的守衛者。
武漢科技館作為首批“武漢市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獨特的場館優勢,結合暑期豐富的科普活動資源,對青少年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宣傳教育,進一步增進青少年對國家安全知識的學習了解,提高青少年防范化解風險的能力,努力營造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
有關人士表示,2022年武漢市暑期青少年國家安全宣傳教育系列科普活動已在武漢科技館正式啟動,歡迎廣大青少年朋友們在暑期來武漢科技館學習國家安全科普知識,做新時代國家安全小衛士,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假期!
此次活動由武漢市委國家安全委員會、市科協主辦,市農業農村局、武漢科技館、武漢農學會和鄧子新院士農業科普工作室承辦。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