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記者走進黃石市陽新縣半壁山管理區,清涼的風兒,湛藍的天空,金黃的大地、農民忙碌的身影……在這里處處都能感受滿滿的幸福感。
陽新縣半壁山管理區
近幾年來,半壁山管理區積極推進“環境提升、產業提升、素質提升、服務提升”四大工程,增進老百姓福祉,鏈起農民“甜香美”。
甜——蓮藕粗圓,心中有蜜
半壁山管理區田園綜合體,是香蓮的王國。
夏天,映日荷花,香氣撩人,蓮蓬清甜。
初秋,一個個飽滿的蓮蓬迎風擺動,半壁山香蓮園處處飄散著一陣陣沁人肺腑的清香。2300畝連片香蓮,吸引黃石、咸寧、武穴等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采摘。
半壁山香蓮園的蓮藕,一枝長達六、七節,中間粗又圓,兩端細又長,清炒或燉湯,舌甘心甜。
蓮藕養殖
“我種植香蓮2000畝,蓮蓬、蓮子和蓮藕訂單直銷‘北上廣’等地,帶動了51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一年支付農民工資300多萬元。”46歲的老板洪曉俊高興地說。
50多歲的村民李向南一邊采蓮藕一邊笑著說:“我在家門口打工,每天都有活干,月薪5000多塊。”
像李向南這樣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民,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基地就業拿“薪金”。
在大力發展香蓮產業的同時,半壁山管理區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鱖魚、泥鰍和魚鴨混養水產養殖基地5000多畝,瓜果采摘體驗基地700余畝,觀賞花卉苗木基地200畝,麒麟瓜100多畝等,這些產業有力地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香——稻香蝦趣,唇齒留味
在半壁山管理區,一定要嘗一下當地的龍蝦。鮮嫩的龍蝦,配上香辣湯汁,一口吃到嘴里,口感上柔嫩,味覺上刺激,真是讓人“欲罷不能”。
半壁山管理區稻蝦共生產業園老板石銀艷,2016年轉包水田500畝發展稻蝦共生,每畝水田90%種香稻,10%養龍蝦,畝均收龍蝦150多公斤、香稻460多公斤,每畝純收入5000多元。
近年來,半壁山管理區以蝦(鱉)促稻、以稻養蝦(鱉),一田雙收,示范帶動稻蝦(鱉)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大力推進半壁山清水蝦(鱉)品牌養殖,全區稻-蝦-鱉連作產業基地2600畝。
“在種養補貼與資金援助等方面,半壁山管理區大力扶持,我家200畝稻鱉共生園,去年純收入20萬元。”老鬼種養合作社負責人明廷仁說,半壁山管理區為基地進行“路水電”建設,快速推進溝渠等項目完善。
美——鄉村振興,田園如畫
半壁山,東鄰滾滾長江,南依美麗富河,西畔網湖濕地,三面環水,清晨薄霧,遠山如黛,曾獲“黃石最具潛力十大美景”金牌。
游客在這里,可游覽3A風景區半壁山古代戰場遺址,仰望朱梁畫彩的“鎖鑰樓”,了解昔日湘軍與太平軍、抗日等戰爭歷史,還可觀閱兵場、湘軍名將彭玉麟雕像、張之洞率兵用石灰和糯米粥等物營造的江防炮臺,攀越摩崖,欣賞彭玉麟鐫刻的“鐵鎖沉江”、楊岳斌橫書“楚江鎖鑰。
半壁山古代戰場遺址
每逢節假日,半壁山管理區的道路停滿了游客車輛,游客都是沖著春天桃花、秋色網湖、寒冬天鵝、古代戰場遺址、田園三色而來。
半壁山管理區生態采摘園,果熟瓜香,叢叢波斯菊絢麗盛放,引人停步留影。春天,這里的100畝桃花、100畝杏花,讓游客心曠神怡。
除了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半壁山管理區還利用古戰場遺址等紅色名片賦予的人文底蘊,創建郵電部“五七”干校紀念館、長江瞭望樓、天鵝望樓臺、2000畝蓮花觀賞區、千畝花卉園、兩畝水果采摘園、網湖濕地、彩繪水稻等紅色古色綠色“三色”觀光景點。
半壁山管理區黨委書記、主任楊寒表示,半壁山管理區將以鄉愁為基,文化為魂,農旅互動,區景一體,做大七彩田園綜合體,構筑環保工業園,營造長江物流園,美化古戰場遺址等游樂園,著力把半壁山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示范帶,增進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鄉村振興。(通訊員黃陽、柯美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