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9日清晨,海拔1200米的黃岡市英山縣石頭咀鎮隘口河村茅坪寺茶農們趁著晨曦采摘飽含雨露的鮮茶葉,而此刻,60公里外位于英山縣城的湖北大別山寶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已發出三批次“茅坪寺”茶。
資料圖片
據了解,英山縣石頭咀鎮隘口河村曾是鄂皖通商古道驛站,以海拔1200多米的茅坪寺茶最負盛名。到這里采茶,早晨雞鳴起床動身,行走兩三個小時的路,天就大亮,太陽尚未下山時返回,才可采摘一兩斤干茶。每逢客商住店時,房東端上等茶湯贈與客人,有“千年茅坪寺,驛道茶古今,聞香驚商賈,夜半盼雞鳴”之說。
茅坪寺人用茶樹上的茶籽繁殖新茶園,種植出的高山茶香溢撲鼻,獨具韻味,每年春茶上市季節就被小商小販收購后流入市場。流傳千年的茅坪寺茶既沒有品牌之“名”,又賣不出好價錢,而且,流入市場后的茶葉無品牌無標識,知曉好茶產自于英山的少之又少。
資料圖片
坐擁百來畝高山茶園,卻帶來不了好效益。隘口河村支部書記石延生陷入焦慮時,擅長智慧經營的汪龍溪介入茶葉運作,將“美英山”商標助力農產品外銷的經驗拓展到了英山高山茶領域,把“美英山云霧茶商標”貼在茅坪寺茶品上。3月15日,公司與隘口河村委會簽訂10年合作協議,公司以高于市場價20%統一收購茅坪寺鮮茶草。春茶采摘季,公司組織茶農培訓,手把手教會茶葉采摘要領。截至目前,茶農共采摘鮮茶600余斤,全部被該公司公司收購。
資料圖片
偏山僻壤寂靜無名的高山茶,在智慧企業的“思想突圍”下開創新局,貼上了金字招牌,千年“茅坪寺”茶煥發出了生機。由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大別山寶文創工作室共同創意設計新穎別致的全紙環保包裝,實現了可回收再利用的節能環保效果。同時,公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將茶品細分為“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檔次,受到了消費者的好評。
提檔升級后的“茅坪寺”茶每斤茶葉市場售價較之前翻了三番,當地茶農人平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60%以上。英山云霧茶制作傳承人、全國勞模葉雪平說,有了能人的智慧引領和帶動,茶產業真正會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記者鄒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