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在家中生活如何防滑防摔?出現緊急情況時如何及時應答救援?4月27日,記者了解到,湖北省宜昌市從2018年開始啟動特困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逐步破解居家適老化難題。
客廳開關改低后 鄧婆婆觸手可及
為了更深入了解宜昌市小區適老化改造情況,記者來到該市伍家崗張家坡社區航道小區。“社區菜市場門前的臺階改成了緩坡,小區里新修休憩涼亭,樓道安裝折疊座椅,客廳臥室開關改低,廁所里配活動坐便器,廚房里安燃氣報警器。”該小區居民說。
采訪當日,記者在該小區社區網格員董蓮連的帶領下來到該小區宿舍樓二樓易德敏老人家。
“易爺爺在家嗎?”敲開航道宿舍樓二樓易德敏老人家門,出來開門的是易老已年逾六旬的大女兒。見董蓮蓮上門,易德敏老人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黨費證和100元錢,請董蓮蓮代交4個月的黨費,嘴里還念叨著:“好長時間沒參加組織活動,等腿腳好一點,一定要參加。”
易德敏老人今年87歲,和老伴兒子兒媳住在一起。去年9月5日,易老在小區附近的小公園遛彎時摔壞了股關節,動手術后還未痊愈,出門理發時又將腰椎摔傷了。此后,陪伴易老最多的,除了家人就是一部輪椅了。
菜市場門前臺階,整改為坡道
即便如此,老人的活動空間也僅限于小小的兩室一廳。腰腿受傷,影響老人的不僅僅是不能出去遛彎,還有基本的吃喝拉撒,其中最大的難題是上廁所。
“現在可以站一會兒,小便沒問題,大便蹲不下去,只能靠它了。”易老所說的“它”,是一個移動坐便器。在2018年宜昌市啟動適老化改造試點時,易老獲贈了一部輪椅、一個移動坐便器。
同樣住在該小區的獨居老人、84歲的鄧正香婆婆,也是適老化改造的受益者。
記者了解到,鄧正香客廳臥室的開關位置,由原來的約1.5米降至1米左右,老人觸手可及;客廳大門安裝了扶手,方便進出門換鞋;廚房安裝了燃氣報警器等。鄧婆婆住6樓,由于沒電梯,平時買菜回家上樓都要在樓梯間歇歇腳。在試點改造時,工人根據她的要求,在3樓樓梯間安裝了折疊式座椅,“椅子很實用,要坐的時候放下來,不用時收起來貼墻,也不妨礙上下樓。”鄧正香說。
“航道小區有10余個家庭納入適老化改造,要么是高齡,要么是獨居,要么是失能殘疾,都經過了嚴格篩選公示。”伍家崗張家坡社區副書記袁金娣表示,需要什么怎么改,在改造前,社區都讓網格員入戶征求了老人和家屬的意見。
“現在看起來是到處在挖,明年來看,你會眼前一亮。”西陵區劉家大堰社區書記周明艷,正一邊指揮一輛工程車從路邊停滿車的馬路夾縫中突圍,一邊向記者描繪劉家大堰的明天。
40多棟居民樓,2600多戶,六七千人,學校、菜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應俱全,如同“小社會”的劉家大堰,戴著城區最大雜居小區的“帽子”,因為漬水等問題,前些年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啟動小區改造也成了民心所向。
“適老化改造是拿方案時就要考慮進去的,包括完善健身區、配套椅凳等。我們現在是分四個區域同時施工,力爭明年年中完工。”項目改造負責人王攀告訴記者。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宜昌市推行適老化改造的第四年,無論是規模、范圍都將有一個較大的提升。”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目前,宜昌市民政部門正在制定相關細化方案,將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深入摸底調查,全面推動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我們將通過加大改造力度,全力打造安全舒適的居家養老環境,讓更多老年人有所受益,增強老年人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相關負責人表示。(通訊員李大波、江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