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廣西宜州,在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示范區里的蠶繭收購站里,繭農們手持卡片等著賣出蠶繭。有了這張卡片,蠶農們的賬期從以前的半年變成2小時。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憧憬終于成為現實,蠶農們個個心里美滋滋的。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張卡片背后,是一系列基于金融科技的大數據分析、智能模型的信息快速碰撞。金融科技賦能正在重構供應鏈金融的內在邏輯,并使其與普惠金融發生著美好的化學反應。
一卡“邦”收 農戶錢到手
錯落有致的居民樓房,環境整潔優美,處處散發出農村美、農民富的氣息。
這里是河池宜州,“歌仙”劉三姐的故鄉。宜州山地、丘陵多,緯度低,氣溫高,熱量好,非常適合桑樹的生長。從明代嘉靖年間算起,宜州種桑養蠶已有400多年歷史。也正是得益于此,廣西的蠶繭和生絲產量躍居全國第一,蠶繭產量約占全國的1/2,世界的1/4。養蠶、賣蠶繭成了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
然而,雖然養蠶、賣蠶繭收入不小,但農戶們卻依然因為“賬期”的問題難為了許久。
原來,蠶絲產業各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貨源,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每個環節下來,處在供應鏈最末端的蠶農想要拿到錢要經歷漫長的等待。“以前處于供應鏈最末端的繭農要忍受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的賬期。”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韋年光介紹說。
長此以往,當地農戶有時候遇到大事小情急需用錢的情況,就開始犯難了。“有時候下一季蠶繭已經開始賣了,上一季賣蠶繭的錢還沒有打來。我們也沒有其他來錢的方法,能做的就只有等。”當地一位農戶坦言。
這些農戶萬萬沒有想到,這些問題有一天被一張卡片解決了。這張卡片來自眾邦銀行與中農網合作開發的“智慧蠶繭收購鏈”,卡片里詳細記錄著農戶的勞力、桑葉面積、蠶房面積以及每次出售的蠶繭數量、等級、價格等信息。通過這張小小的卡片,就可以將繭農的基本信息和交易數據實時傳送到后臺,眾邦銀行再通過中農網提供的完整數據及實物動態監控后,為繭絲采購商提供融資,并將采購貨款直接打入與IC卡對應的繭農銀行賬戶內。
有了這套收購鏈后,采購商就能得到“眾鏈貸-邦收”貸款產品,流動資金充足了,采購商們也能和繭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繭農的賬期從以前的半年變成了2小時。
在這一過程中,為及時為有融資需求的企業提供融資,保證各鏈條上交易環節正常有序進行,眾邦銀行通過5G、區塊鏈、物聯網等底層技術的運用,利用數據挖掘技術,7×24小時在線對企業的行為數據進行采集,及時獲取和驗證企業訂單、資金、物流和倉儲數據,持續監測企業經營情況,智能化洞察企業融資需求。
用戶成功收到貨款了,那么提供貸款服務的機構如何確保貸款企業正常還款?眾邦銀行使用的是電子圍欄、智能標簽、云倉等技術手段,結合資產出入庫、運輸和供應鏈上下游交易信息進行全面的交叉對比、驗證,實時預測企業的經營風險情況,全面管控、處置貸后風險。
廣西的天氣酷熱難耐,劉三姐桑蠶高效生態產業示范區里的蠶繭收購站里,擠滿了前來買蠶繭的農戶,他們汗流浹背,皮膚黝黑,粗糙的雙手時刻捧著手機查看交易進度,每個人臉上深深淺淺的溝壑里,都有著藏不住的喜悅。
一鍵“邦”采 企業活水來
這是一個制造焦慮的時代,對個人如此,對許多企業也是如此。
在浙江嘉興,有一家從事復合包裝袋、復合材料卷膜等生產型企業,與化塑匯是多年友好合作伙伴。成立以來,公司憑借良好的經營服務在當地積攢了良好的口碑。
起初,該包裝材料公司的生意有聲有色,很受大家歡迎。不久后,潛藏的問題就顯露了。
在塑化行業的產業鏈中,本身資金不充足,或者客戶資金到賬不及時,都會讓處在上游的小微廠商十分被動。有的公司因為所需資金額度大,而又缺乏相應的抵押物,想要在傳統銀行申請貸款很困難,為保證公司流動性,有些企業不得不縮減業務量,而縮減業務量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最終制約這些企業的長遠發展。
上述公司也曾一度被這些問題困擾,由于缺乏資金而不能采購原材料,公司不得不限制生產規模,企業的生存面臨著巨大挑戰。
所幸,資金問題一籌莫展之時,該包裝材料公司相關負責人得知,一家叫作眾邦的銀行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化塑匯聯合打造了一款幫助小微企業采購的供應鏈貸款-“眾鏈貸-邦采”,無抵押、操作快、隨借隨還,很適合他們這樣對周轉效率要求高的企業。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該公司向眾邦銀行提交了借款申請,很快,他們就獲得了相應授信額度,順利采購了所需原材料,業務產量迅速提升,整個企業又重新充滿了活力。
眾邦銀行 “眾鏈貸”與以往銀行主推的科創金融產品區別在于:作業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貸款期限由固定轉為靈活,通過數字手段進一步降低創客的融資成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同時“眾鏈貸-邦采”也保證貸款專款專用,有效控制風險。
其實,該公司獲得安全便捷高效率的金融服務背后,是眾邦銀行和化塑會打通并采集了融資企業的上下游交易數據,并通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保障訂單流轉各個環節數據的真實性。當企業需要融資時,眾邦銀行會依據平臺提供的企業采購信息,包括品類、數量、金額、供貨時效等,以及上游供貨商材料出庫、運輸、在庫管理等信息,為采購企業智能審批貸款的額度和期限。
當然,在提升信貸服務體驗的同時,平臺還最大程度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信用風險。具體來看,眾邦銀行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對融資企業的經營數據、與上下游企業的交易信息和實控人個人行為數據及征信進行關聯分析、交叉檢驗,進而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真實性進行全面驗證:確保是真實的設備發出網絡請求、是真實存在的人進行操作、是真實的意愿表達借貸訴求。以此來保證融資企業交易行為真實有效,避免融資企業虛假交易、虛假融資。避免多頭借貸等風險行為,降低平臺的業務風險。
如今,這家包裝材料公司的經營越來越有規模,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在發展過程中若還有資金需求,他們仍會選擇“眾鏈貸”。
一授“邦”信 備貨不用愁
有人說,信用是一個人的“經濟身份證”。下面這家從事糧油生產經營的企業就嘗到了良好信用帶來的“甜頭”。
從事糧油生產經營多年,這家企業在當地有了一定規模的客戶資源,成了一些學校、超市等單位的老供貨商,老合作伙伴。每次看著滿滿當當的貨物絡繹不絕地被送往各合作單位,企業老板的心里都樂開了花兒,他希望眼前的景象能長存下去。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總是那么骨感。每逢雙十一、春節等重要時點,公司都需要提前大量備貨,才能滿足各單位的貨物需求。訂單增加,本應該是生意紅火的好事,這家企業卻為錢犯起了愁。
由于備貨使企業資金需求會直線上升,但由于和超市、學校之間沒有正式供貨,無法通過應收賬款、存貨向銀行申請融資。眼看旺季就要來臨,錢從哪里來?
柳暗花明又一村。該企業老板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問題有一天得益于自己良好的信用解決了。在別人介紹下,他了解到眾邦銀行專為解決超市、學校等單位上游供貨商的資金需求,推出的純信用供應鏈金融產品“眾鏈貸-邦信”。
于是,抱著最后的希望,企業老板在線上向眾邦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眾邦銀行通過企業授權獲取了其主體信息、法人征信、法院訴訟、稅務記錄以及與上下游企業的過往交易等全維度數據,并通過自主研發的“倚天”智能風控決策平臺線上審批后發現,上述企業資質符合要求。
很快,這家從事糧油經營的企業就拿到了貸款,讓該企業老板感到驚喜的是,這一借款過程中,上游供貨商只需線上進行三步操作,無需抵押或擔保,即可實時獲取信用貸款并能循環使用,效率很高,十分便利。
誠然,在無數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面前,高效、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務顯得十分重要。如今,貨物備足了,在十一、春節等重要節點來臨之際,客戶的大量需求再也不用愁了。
數字連接 供應鏈金融更好助力普惠
長期以來,受到“二八法則”經營理念的影響,商業銀行將更多的金融服務資源傾斜提供給了20%的客戶群體,對于創造效益能力較低的80%的客戶群體的金融服務供給存在著明顯不足,欠發達農村地區、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成了傳統金融機構服務的空白點。
為化解融資難問題,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7月,銀保監會下發的《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充分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將金融服務向上游供應鏈前端和下游消費終端延伸,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信息交互充分、風險管控有效的基礎上,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創新發展在線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在線審批和放款;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加強對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
市場從來不缺實踐者,而眾邦銀行早就走在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的前面。
2017年5月開業的眾邦銀行作為湖北省首家民營銀行,著力打造打通交易與場景的互聯網交易銀行、致力于產融深度融合的供應鏈金融銀行,數字化驅動科技賦能的開放型數字銀行,以達成“專注產業生態圈,幫扶小微企業、助力大眾創業”的美好愿景。
有業內人士表示,金融科技賦能正在重構供應鏈金融的內在邏輯。而作為一家專注服務個人和小微的互聯網交易銀行,眾邦銀行的發展邏輯為:在為用戶提供最基礎的金融服務以外,還打破傳統銀行的運營方式,以客戶為中心,以產業互聯網為依托,將互聯網交易銀行的數字化運營優勢發揮到極致,用戶的費用也將大大降低,同時,先進的后臺系統與技術支持,也能為客戶提供費用更低廉、更加貼合用戶需求的個性化銀行服務。
在風險控制和反欺詐方面,從前面三個小微用戶的案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眾邦銀行利用5G、區塊鏈、物聯網等底層技術,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應用,對融資企業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數字化風險管理,建立能確保企業交易行為可信、交易信息可得、交易風險可控的“交易信用”模型。將風險管理聚焦在企業的實時經營上,做到風險的實時監測、及時預測、動態管控,做到“三個實”:實情、實時和實物。
可以說,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區塊鏈技術于一身的供應鏈金融一方面沿襲了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趨勢,另一方面增加了對中小微企業更多資源的輸送,最終將高效推動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不同行業之間的融合發展。
目前,眾邦銀行仍在進一步打磨校準大數據智能風控系統“倚天”,不斷開放連接更多的場景機構等合作伙伴,觸達更多的“長尾人群”,實現金融服務廣覆蓋。這不僅是“一己初心”,更是普惠金融的價值與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