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中帶量采購,是通過政府部門組織醫療機構形成聯盟“抱團”與藥企談判,將老百姓用量大且質優的藥品,通過“團購”議價形式為百姓爭取到最優惠的價格,通過量價掛鉤、以量換價,形成最優惠的價格讓百姓受益。昨日,記者從武漢市醫保局獲悉,武漢市正式啟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并同時發布2019年第一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實施細則及第一批包括45個品種的集采藥品目錄,未來老百姓將通過武漢醫療機構的團購,享受到這些藥品的最優惠價格。
記者看到,首批列入武漢集中帶量采購藥品目錄的45種藥品,主要分為三大類。一大類是質子泵抑制劑(PPI),包括雷貝拉唑、蘭索拉唑、艾司奧美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5款,PPI是目前消化性潰瘍臨床治療領域最前沿的一類藥物,臨床用量巨大。第二大類則是以頭孢為代表的抗菌藥,共計20多個產品。此外,胰島素此次也被納入帶量采購。
近年來,相關部門積極推進藥品集中采購工作,對推進藥價回歸合理水平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量價脫鉤。“傳統藥品招標采購中,普遍只招價格不帶量,企業缺乏銷量保證,難以實現藥價明顯下降”,武漢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武漢市一直堅持探索藥品采購的創新。“此次我市首次采取‘帶量’的方式,量價掛鉤、以量換價,這是本次集中采購最大的亮點。”武漢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醫保部門匯總了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的用藥數量,在采購公告中明確了每個品種的采購量,給藥品生產企業明確的預期,有利于其根據采購量自主報價申報。
據介紹,武漢市將組織武漢地區全部公立醫療機構(包括省部屬、在漢部隊醫療機構)、醫保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和門診重癥(慢性)疾病藥房,建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聯盟,以聯盟為采購主體,探索醫保統籌區藥品集中采購的“武漢模式”。
此外,武漢版的藥品團購,還將在積極探索藥品集中采購質量分層辦法,用質量分層把一些未來可能供應保障或者質量保障容易出現問題的企業排除在外。該方法是將參加競標的藥品分為兩個質量層次,分層分組進行談判,確保優中選優。第一質量層次為:監測(保護)期內國家一類新藥、過保護期專利藥品、國家保密處方中成藥、國家中藥一級保護品種,這些藥品都是原創性藥品,療效相對更好;其他的藥品則為第二質量層次,以仿制藥為主。
據悉,藥品中標價格的執行周期為12個月,藥品中標價格將作為武漢醫保基金支付給定點機構的支付基本標準。
相關專家表示,此次武漢在帶量采購方面的積極試點,不僅僅會改變武漢醫院市場用藥格局,還將對全國藥品價格體系帶來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