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倉廩實而知禮節,每個時代都有相匹配的時代精神與公共守則。
近年來,武漢市漢陽區涌現出一批“漢陽好人”模范典型,引發全城學習身邊好人的熱潮。參與志愿服務,踐行雷鋒精神,做新時代好少年……從“獨善其身”到“相善其群”,文明的風尚傳遍漢陽每個角落,人人用美德和善舉,構建匹配新時代的精神文明。
樹榜立傳——
“漢陽好人”用善舉引領文明風尚
11月29日,2019年度“漢陽好人”先進個人與集體名單出爐——王小琴等10名市民獲“漢陽好人”先進個人稱號,漢陽區水務和湖泊局排水隊金幫紅班等2個集體獲“漢陽好人”先進集體。
王小琴是武漢三中一名生物教師。離婚后,她義務照顧前夫罹患癌癥的父親整整5年,養老送終;再婚后,面對處在叛逆期又沉迷于網絡游戲的繼子,她用母親的愛和溫暖,幫助孩子戒掉網癮、考上大學;當丈夫的前妻遇到困難上門求助時,她沒有推辭,主動幫忙,還以孩子的名義對其進行資助。
還有隱瞞病情堅持與學生在一起的武漢第23中教師郭三榮,為幫扶青少年走遍漢陽的“80后社工”高峰,辦理未成年人案件上百起、幫教未成年人上千人的漢陽區檢察院未檢檢察官助理韓哲昊……活動現場,一段段動人的故事,觸動現場每個人的心弦。
“他們用善念善舉溫暖社會,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樣本。”漢陽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將“漢陽好人”推選常態化,并組織百姓宣講團和知音城市講解員,以及由1060名社區居民組成的119支“社區小喇叭”宣傳隊,深入大街小巷宣講文明禮儀。
全城踐行——
市民熱衷志愿服務爭當“活雷鋒”
身邊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漢陽“好人榜”實時刷新,市民群眾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倍增。
劉玉蓮是漢陽五里墩街五福里社區居民,也是社區志愿者。她嗓門大,音量高,做事爽快麻利,行動風風火火,把武漢“嫂嫂”的熱情和奉獻貫穿在調解公益事業上,講理說法,化解家庭矛盾、解決鄰里糾紛,數十年如一日。
冒酷暑,頂烈日,帶領隊員值守長江……涂艷萍是武漢長江救援志愿隊志愿者,常常帶領隊員攜帶救生器材到江邊巡視,短短幾年挽救了幾十位溺水群眾,被人親切地稱呼為“平安姐”。
陳春芳社會工作服務站的志愿者們,免費給康復兒童提供家庭康復環境模擬和心理疏導,不僅精準服務殘障兒童100位,還通過網絡途徑服務殘障兒童超千人,受益家庭上萬個。
“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漢陽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區開展“鄰里守望”“幫困扶弱”“清潔家園”等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全社會踐行雷鋒精神生動局面。
如今,漢陽區11.8萬名社區志愿者、343個社區志愿服務隊,活躍在漢陽百余個社區,為居民提供各類義務便民服務,參與社區治理,近3年累計服務時長達84.7萬小時,整個城區崇德向善的氛圍越來越濃。
接續傳承——
在孩子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我最喜歡下國際跳棋,希望將來成為國際跳棋世界冠軍。”漢陽區群建路小學五年級學生戎成映,多次獲得國內外跳棋比賽大獎,成為目前簽約湖北省體育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湖北省青少隊里年齡最小的隊員。
比賽拿到獎金后,她馬上給爺爺奶奶包“紅包”;看到病中的爺爺愛吃餛飩,每逢周末都和爸媽一起包餛飩給爺爺奶奶送去。此外,戎成映從小和父母一起成為湖北省荊楚愛心聯盟的首屆志愿者,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捐贈自己的比賽獎金和課外書籍。今年,戎成映獲評2019年武漢市首批“新時代好少年”。
“種德如種樹,澆花先澆根。”漢陽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區通過清明祭英烈、爭做新時代好少年征文、學生與家長相約文明主題教育實踐等活動,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構建匹配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就要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種子,并讓它開枝散葉,成為其自覺行動和文明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