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立德樹人 厚植紅色基因——襄陽市樊城區積極探索思政課與主題教育融合推進
2019-12-12 17:39:51   來源:湖北日報

11月29日,襄陽市二十中教育集團舉辦“紅心向黨 紅歌聯唱”社團展演活動。圖為一年級2班合唱社團的學生們深情唱響《歌唱祖國》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無限深情與祝福。(馮燕 攝)

“長征文化長廊”中探尋“長征精神”精髓、翰墨苑中品賞傳統文化優秀作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激發愛國情懷……近期,襄陽市樊城區各學校思政課實踐中心成了學生們的“打卡網紅地”。

促進思政課與主題教育深度融合,讓思政課貼近孩子們的真實需求,讓他們聽得懂、學得進、有效果,讓黨的思想理論潤澤學生們的幸福童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襄陽市樊城區教育局將思政課與主題教育融合推進,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引導全區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文化育人重熏陶

用紅色陣地凝聚精神力量

一張張歷史英雄人物圖片、一個個英勇抗戰故事、一本本紅色經典書籍……在學生解說員生動形象的講解中,前來參觀的人們仿佛回到那硝煙彌漫的崢嶸歲月,漾起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日前筆者在長征路小學“長征文化長廊”內看到的情景。

“長征文化長廊”是長征路小學的“妙筆”。走進該長廊,與長征紅色記憶相關的詩詞、人物、故事、圖片和長征路線圖等,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座“歷史長廊”。順著這條“歷史長廊”,學生們探尋到了“長征精神”的精髓。“‘長征文化長廊’由學校黨支部引領和推動,黨員教師帶頭參與,不僅讓學生們學會了‘飲水思源’,感恩革命先烈,還激勵學生們不忘傳承革命先烈的遺志——不畏艱難、不怕吃苦、勇于擔當,爭做祖國的棟梁之材。”該校黨支部書記金高明如是說。

文化建設植入紅色基因是辦好學校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與主題教育融合”正是該區積極探索黨建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學校的首要工作在于育人,育人的核心工作在于德育,德育的關鍵是文化熏染。文化建設是陶冶學生性情、提升學生品格的有效途徑。把紅色基因融入學校文化,讓黨的思想理論潤澤學生們的幸福童年。”這已成為全體樊城教育人的共識。

為解決教書與育人之間“兩張皮”問題的困擾,襄陽市樊城區教育局積極創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堅持“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思路,以“養成教育”為主線,以紅色文化育人為突破口,以各學科的滲透性教育為主渠道,結合思政課實踐中心的建設,認真開展德育工作,該區“思政課與主題教育融合”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特色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有著“全國書法特色學校”稱號的襄陽市米公小學,以“書寫人生、奠基未來”為辦學理念,在組織師生研修書法的同時,深入挖掘書法教育的育人功效,用書法藝術熏陶、感染、激勵全校師生,讓書法教育成為促進師生愛黨、愛國、愛家鄉的重要載體;襄陽市前進路小學以“為了怒放的生命”為辦學理念,把生命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課堂,引導學生弘揚“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襄陽市諸葛亮中學以“育智慧學子、成多彩人生”的辦學理念,致力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和忠貞愛國的意志品質,截至目前,該校學生已收到專利授權書849項;襄陽市方圓學校從“胸襟、智慧、規范”三個方面詮釋“方圓”文化,讓“方正做人,愛黨愛國”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襄陽市長虹路小學著力打造“七彩長虹——紅心最亮”的校園文化……

通過文化潛移默化的浸潤和滋養,這些紅色基因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并變成他們言行舉止中的一部分,全區各校也涌現出段廷翀、劉果妮、吳冠穎等一大批榮獲襄陽市“新時代好少年”稱號的優秀學生。

課程育人重融入

紅色黨建課開到學生課堂

“每年‘雙11’購物狂歡節,中國電商能夠拉動全球貿易的增長”“中國高鐵帶動印度尼西亞冶煉、運輸、基建等行業的發展”……在襄陽市十九中的一節《與世界深度互動》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生們積極地列舉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所做出的貢獻。他們越說越激動,越說越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自豪,在告白的過程中,學生們情之所至,眼含淚花,濃濃的愛國情懷在課堂上漫延開來。

思政課只有情真意切,才能入腦入心。襄陽市樊城區教育局分管教學的副局長劉玉文說,“我們反對思政課中的空洞說教,倡導有滋有味的思政課堂,積極引導學生汲取革命傳統的養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此,襄陽市樊城區教研室在開展集體下校常規調研視導活動,幫助學校、教師糾偏的同時,鼓勵和引導思政課教師瞄準短板苦練內功、精準發力,基于“學”設計“教”,摒棄教師獨角戲,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用好時政、提好問題、做好互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推動思政課更加豐富多彩。

襄陽市松鶴路小學緊貼學生的真實需求和行為習慣,從“蓮·廉”校本課程、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等方面系統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用新方法將專業性很強的政策理論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年級特色活動課程。襄陽市二十中、三十一中、三十五中、三十九中等針對部分思政課教育感染力不夠、實效性不強的問題,充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開展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教學,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真切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在望聞問切中了解歷史、感知社會。大慶路小學、新華路小學、人民路小學、晨光小學等學校立足學校辦學特色和優勢學科,主動對接學生心理需求,切中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讓思政課變得有理、有據、有趣,讓學生眼中有景、有詩、有畫,有效提升思政課堂學生抬頭率、點頭率。

為確保思政課真正能讓“政策理論”“紅色基因”入腦入心,樊城區教育局通過為思政課教師搭建網絡培訓、集智備課、公開課、示范課、同課異構、“樊城好課堂”“名師送教”等多種研訓平臺,對思政課及其他學科教師經常開展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先進文化及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促進課任教師更新知識儲備,提高理論功底、思想政治素質、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讓廣大教師善于汲取養分,涵養深厚學識,成為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種子的“播育者”。

實踐育人重體驗

厚植紅色基因唱響“主旋律”

“當舉著五星紅旗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拍照時,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如果沒有烈士們的犧牲,就沒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國慶節以來,隨著襄陽市樊城區“帶著國旗去旅行·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家長在假期選擇一個紅色教育基地,與國旗合影,以此來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樊城教育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依托春節、端午節、五四青年節、建黨紀念日、國慶節等節日,要求學校根據校情開發和利用校內校外的課程教學資源,利用好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等教學新載體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將思政課的育人功能輻射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青少年在實踐體驗中學會動手動腦,厚植“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情懷。

襄陽市樊城區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按照“一崗雙責”要求分別掛鉤聯系中小學,構建垂管體系和橫向聯動網絡,形成評價合理、激勵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同時,將學校團委、少先隊活動室、紅領巾廣播站、鼓號隊等納入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創新共青團、少先隊組織的活動載體,通過深化“與人生對話”“彩虹人生”“18 歲成人儀式”等活動進一步強化團員、隊員意識教育。通過開展系列的信念引領教育,引導廣大師生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支柱,明確前進方向,傳承紅色基因。

樊城區各學校積極探索搭建、利用有效的互動平臺,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讓學生們真正走近“紅色文化”,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全區成立了1100余個校級、年級、班級三級學生社團。組建小記者團,探訪紅色文化;組建攝影社團,拍攝反映紅色文化的影像;組建合唱社團,唱響紅色歌謠;組建文學社團,讓他們用筆寫出能人志士的正能量;利用現有的古箏社團、葫蘆絲社團、豎笛社團彈唱紅色樂曲;誦讀社團吟誦紅色詩篇……

全區各校廣泛開展網上祭英烈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線上參與網上獻花和祭拜、征文評比等方式,激發廣大團員、少先隊員“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長漢路學校、長虹路小學、二十九中學教育集團、王伙小學、三十八中、牛首一中、太平店中學等分別組織學生到襄陽烈士陵園、肖莊革命紀念館、堯治河紅色教育基地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接受紅色教育,牢記時代使命,勇擔祖國重任。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亚洲国产初高中生女AV | 亚洲午夜福利久久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亚洲偷精品国产五月丁香麻豆 | 永久免费在线观看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