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百強區,去年武漢有5個區入選,今年增加到7個,一個城市有七個區入選全國百強,武漢區一級實力增長勢頭非常明顯”,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趙睿翔12月10日接受長江網記者專訪,認為武漢建設新一線城市具有歷史淵源、基礎雄厚,眼下呈現厚積薄發的綻放態勢。
七大全國百強區各有優勢,夯實武漢新一線城市建設根基
課題組對于三度上榜的武漢江漢區進行了分析:江漢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在百強榜中非常靠前,它的二、三產業規模體現了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的特征,產業結構更現代化,符合我們對未來城市發展的設想。同時江漢區作為武漢金融等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地帶,它的人均、地均產值水平較高,在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的培育引入方面起到引領帶動示范作用。希望它將來能夠繼續發揮引領帶動的作用,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漢陽區2018年全國百強城區中位列第76名,2019年度躍升到第54位,該區注重發展的質量,明晰產業的定位,在保證發展連貫性和持續性的基礎上,很好地兼顧了發展的戰略性和前瞻性。
同樣上榜的江岸區,課題組關注到:這幾年江岸區努力建設長江左岸,在如樓宇經濟、金融服務業等具有較大增長空間的高端服務業新興業態取得較好發展,呈現較強的集聚態勢。
武昌區與洪山區依托武漢市眾多高校的優秀人才支撐,打造校友經濟圈,積極招引高新企業入駐,為未來經濟發展蓄勢,前景值得期待。
新上榜的區中,東西湖區、江夏區的表現也可圈可點。課題組認為:這兩個區重視發展高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視“小微精新”企業的發展,形成了符合區域特色的產業集聚,建設了綜合產業生態,通過建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實現了多種方式的高質量發展。
趙睿翔對長江網記者說:全國百強區,武漢占七席,進步明顯。
他強調:評選過程當中,非常關注創新能力,比如轄區企業的研發支出占企業營收的比重,以及專利授權量和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等。
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區一級發展可從六方面著力
晉級百強區后,下一步怎么辦?賽迪城市經濟研究中心強調應該“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并對于發展提出六方面具體建議:
*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證目標及方向的可行性、連貫性、戰略性、前瞻性。
*系統評估診斷城市發展。結合實際,全面分析,找準在新一代城市群發展建設中的抓手,超前謀劃,精準施策。
*響應區域協同發展戰略。立足區一級自身特點與優勢,深度融入各級區域協同發展,加強區域聯動,發揮城區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城-區-縣-鄉”融合發展模式。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內產業向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升首位度、貢獻度及綜合競爭力。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技術設施及配套服務,建設智能平臺簡化流程、提升效率,制定政策激發投資熱情,完善人才引進培育系統,建設打造管理高能力、創新有實力、市場有活力的高質量發展區。
因工作需要,趙睿翔與課題組同事經常往返武漢,對于武漢近幾年“每天不一樣”的發展成果印象深刻。他提到:通過把握籌辦軍運會等多種發展契機,近年來武漢市基礎設施水平和營商環境均有明顯提升與優化,如三環線及市內高架的完善,極大提升了武漢都市圈的交通便利性和發展協同性,加強了各城區間的協作程度。在百強區的引領帶動下,武漢的發展兼顧軟硬兩方面實力的提升,加速實現高質量發展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