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中活蹦亂跳的魚兒,正常人抓起來都不易,僅有一只手的魚攤攤主夏小紅,卻如探囊取物。
7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在武漢江夏區紙坊街中心港農貿市場看到,夏小紅與顧客談好價格后,目光鎖定,左手迅疾入水,牢牢鉗住一條魚,稱魚、操刀、殺魚、剜腮、去鱗、破肚,裝袋,一氣呵成,只用了一分多鐘。
那動作、那架勢,一點不輸附近雙手健全的攤主。路人經過,無不投來敬佩的目光。
48歲的夏小紅經受得起這個敬佩的目光——為盡早還清以前做生意欠下的100多萬元債務,只有左手沒有右手的她,和丈夫在這個菜市場已賣了6年魚,每天起早貪黑。“還有10多萬元,明年就能還完!一分錢都不能少,大家是幫我的,這是良心債?!?br/>
看著記賬簿里三十多位借款人的債一筆筆勾銷,孤掌殺魚姐夏小紅心頭的重擔也在慢慢卸落。
單手殺魚
一氣呵成與常人無異
這幾天,暖陽普照。但清晨的武漢,氣溫只有三四攝氏度。
12月7日,大雪節氣。早上7時,江夏區紙坊街中心港農貿市場人聲鼎沸,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市場東南角是水產區,有50多個賣魚攤位。有人看到夏小紅只有一只手,便問:“你殺得好魚么?”夏小紅笑了笑,沒有回答。
只見她左手伸進魚盆,快速抓起一條活蹦亂跳的魚?!斑@條怎么樣?”得到顧客的肯定答復后,夏小紅將魚摔暈上秤,側身讓顧客看秤,再將魚放上砧板。用右殘臂抵住魚身,左手手起刀落,一分多鐘就將魚殺完處理好了。
由于頻繁地伸入冷水,夏小紅的左手凍得有點不聽使喚,好在很多顧客理解,仍照顧她的生意,不少人成為了她的回頭客。
只有一只手,卻能熟練殺魚,夏小紅承受了怎樣的痛?夏小紅沒戴膠手套的左手,已被凍得通紅,手背上的凍瘡十分明顯。為了防滑,她的右殘臂外面裹著一層粗布手套,里面還有一只膠手套,最里面用衣袖包著。打開一看,右殘臂也被凍得通紅,生了凍瘡。
她和丈夫分工明確——丈夫半夜到幾十公里外的白沙洲大市場批發魚,早上回來后,要休息一段時間。而早市是一天最忙的時候,時間長了,夏小紅左手捉魚殺魚的功夫,已經爐火純青。
三次養魚
共欠下百萬元債務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考驗和磨難——只有一只手、養魚三次失敗、欠下上百萬債,這是夏小紅和丈夫徐移祥經歷的磨難。
如何面對磨難,成為強者和弱者的最大區別——他們夫妻倆樂觀面對磨難,從不怨天尤人,并用勤勞和誠信一點點還債。
夏小紅和丈夫都是江夏區山坡街河垴社區人,在這個市場賣魚已有6年。
1987年,夏小紅在一家磚廠打工時被機器意外軋斷右手掌,不得不截肢,當時她才16歲。痛哭過后她抹干眼淚,選擇勇敢面對生活。19歲時,她與吃苦耐勞的徐移祥結婚,先后育下一兒一女。
為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生活,1997年,夫妻倆用積蓄承包了80多畝的魚塘,另找親朋好友借了30多萬元,鞏固了塘堤,精心養殖。魚兒一天天肥美,1998年長江流域卻遭遇特大洪水。7月初的一個夜晚,魚塘里25萬多斤的魚盡數被洪水沖走。
一夜之間魚沒了,還欠下一屁股債。第二年春節一過,夫妻倆便前往武漢梅家山大市場做魚批發生意。2007年底,才把之前欠的30多萬元外債還清。
但夫妻倆“魚心不死”,2008年,他們拿著7萬多元的積蓄,加上新借的30多萬元,又回老家養起了魚。不料第二年收成前,又遇到了洪水,辛苦付之一炬。又是30多萬元的債務,壓在身上。夫妻倆再次回到梅家山,做魚批發生意還債。
2013年,經朋友介紹,他們來到江夏的這個菜市場擺攤,做魚批發和零售,慢慢賺錢還債。在夫妻二人的心中,一直有一個養魚夢。2015年,他們一邊在市場賣魚,一邊在老家和親戚一起養魚。但在2016年,又是一場洪水,讓他們的夢想破滅。
“以后再也不養魚了,就在這安心賣魚。”夏小紅有些無奈地說。第三次養魚失敗,夫妻倆又背上了近40萬元的債務。
還債之路
良心債一分錢不能少
江夏區紙坊街明熙開發區149號外,停著他們去白沙洲拉貨的三輪車。這座三層民房,夏小紅一家租住了兩層,每年租金1萬多元,住了5年。
一樓堂屋內,雜亂擺放著裝魚和蔬菜的筐簍,里間是夫妻倆的臥室,二樓是簡易客廳和兒子的臥室,除了一個長條沙發和一臺電視機,再也找不出像樣的家具。在這里,夏小紅夫妻倆翻出了一本泛黃的賬本。
賬本上,記錄的是2008年賬務,其中一頁寫著“門口港上下堰投資金額(2008年)”,密密麻麻記載了從2月8日到6月6日,承包、抽水、魚苗等11項投資1萬余元。文本中間劃了個勾,頁頭寫著醒目的“賬已結清”四個字。
“這都是親朋好友的辛苦錢、血汗錢,雖然沒讓我們打欠條,但我們在記賬簿上把借款人、時間、數目記得清清楚楚?!狈~本,夏小紅和丈夫仿佛回到了那段借債的時光。
經歷了這么多磨難,夏小紅又只有一只手,為何這么急著還錢?夏小紅語氣堅定:“每一個名字都是恩情,這是良心債,必須還!一個人也不能差、一分錢也不能少!”
徐移祥告訴記者,這100多萬元債務,一部分是從銀行貸的款,絕大多數都是找親友借的。20多年來反復的借錢還錢,讓他既愧疚又感動,所以每次掙了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還錢。前些年,債多時,每年春節前,夫妻倆都會把一年掙的錢留下幾百元給孩子上學,其余全部還債,“讓別人過個好年。”
日出日落,寒來暑往。這幾年,夏小紅夫妻倆每天早出晚歸經營魚攤,如今,外債只剩10萬多元,預計明年就能還清。
“我兒子兒媳也在這個菜市場賣菜,女兒嫁到了漢正街,生活越來越好了!以后,我們還想在城里買套房!”對未來的生活,夏小紅充滿希望。
冬日的陽光,不時照在夏小紅的魚攤上,灑落在她的身上。而她一只手殺魚忙碌的身影,在陽光下,吸引了更多敬佩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