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要等3年才能住太暉還建小區,沒想到去年10月就住進新房了。”12月5日,荊州市荊州區荊西還建小區居民譚福秀高興地說。譚福秀是荊州區郢城鎮太暉村人,家中有兩名癌癥患者,荊州區北門片區棚改項目部提前為她家調劑到荊西還建小區兩套現房,還幫忙申請大病救助。
2016年荊州棚戶區改造提速,2017年棚改數量居全省市州之首,2018年棚改投資額居全省市州第三,至今已完成棚改14萬套,其中中心城區10萬多套。目前,荊州中心城區還有28個棚改項目待“清零”,涉及居民房屋833套、企事業單位60家,各級各部門將直面“硬骨頭”,沖刺“清零”目標,讓城市越來越美、越來越宜居。
下好棚改“一盤棋”
棚改事關萬千百姓福祉。荊州市委市政府全力下好棚改“一盤棋”,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棚改領導小組,縣(市)區成立棚改領導小組,一個項目一個專班、配一名領導。主要領導每周現場調度一次、包保領導每周一半以上時間現場辦公,專班每天早晚兩次會。荊州市定期通報各縣(市)區任務完成情況,對工作松懈、進度滯后的地方由市領導約談。
從2015年底開始,荊州出臺《關于加快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等13個文件,各縣(市)區也制定一系列細則和措施,對棚戶區改造中各方涉及的利益訴求作出規定,為棚改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棚改關鍵在資金。2016年,荊州開展政府購買棚改服務試點,6個項目在全省最先通過銀行審貸會,授信金額21.8億元。荊州中心城區選定城投公司等作為融資平臺,對接銀行爭取棚改融資規模,爭取棚改專項補助資金和專項建設基金32億元,申請銀行貸款授信527.14億元。
棚改工作人員到被征收人家里與其促膝談心,幫助計算補償賬目,處理各方利益訴求,對孤老、殘疾、智障、重病等困難群眾,棚改工作人員幫助聯系周轉房、組織義務搬家、代辦征遷安置手續,用真情換真心,贏得理解和支持。
群眾實現“新居夢”
12月1日,沙市區限價房小區十方苑第二次開盤,棚改戶現場低價選購房屋。“以后住市中心,離醫院近,買東西也方便。”73歲的曾洪發說。“附近有濱江公園,比我原來住的沙棉好多了。”市民葉明華說。
沙市區洪垸8組以前有很多私房,排水、消防等公共設施落后,沒有綠化帶,一下雨污水橫流。棚改時,居民徐濤在楚天都市惠園選房。“這里地段好,周邊有學校、體育館、圖書館等,生活舒適,小孩讀書方便。”他說。
沙市區城區改造更新中心副主任萬青松介紹,該區目前有3個限價房小區,分別是楚天都市惠園、十方苑、奧林匹克花園,銷售單價比同地段商品房便宜約三分之一。
荊州區為棚改戶就近提供還建房。荊沙河北岸片區棚改區與荊州萬達廣場一街之隔,棚改項目正有序推進。以前這里舊樓房多,路又窄又破,電線扯得像“蜘蛛網”,沒有路燈,下雨到處是污水。68歲的張香蘭說:“棚改搞得好,以后我家在東升二期還建小區住,政府幫我們改善居住環境,我們心里高興。”
推動城市變新變美
12月3日,荊州區公布了北門中學、實驗小學綠地校區、靈均中學建設項目最新進展。“搬遷、建設學校,就是為了讓棚改居民子女能就近上學。”荊州區古城保護發展中心工作人員萬榮說。隨著棚改快速推進,荊州中心城區新增了不少學校、停車場、公園,越來越多的道路變得暢通。
劉家臺路去彎取直涉及征收134戶。2018年11月,荊州區東城草市片區棚改項目部接到任務,項目部負責人董欣說,當時楚都大道在建,海子湖大道未通車,荊州大道封閉施工,作為通往荊州火車站、荊州園博園的南北主要通道,劉家臺路何時能通車顯得十分緊迫。今年3月底,項目部完成征收任務,實現凈地交付。
現在,海子湖大道、劉家臺路、景明觀路全線通車,劉家臺路附近新建一座200多個泊位的停車場。荊州古城周邊停車難得到緩解,古城內交通壓力有所降低。
走上荊江大堤,冬日暖陽里,臨江仙公園游客絡繹不絕。幾年前,這里密布著搭建的民房,環境潮濕,蛇蟲蟻鼠多。棚改拆遷房屋20多萬平方米,籌資20余億元,整治江灘,建成臨江仙公園,成為市民休閑游樂絕佳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