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是大悟的本色。大悟是“中原突圍”發生地、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將軍之鄉”,擁有寶貴的“中原突圍”精神和紅色資源。
綠色是大悟的底色。大悟地處大別山西端南麓,山清水秀,悟峰山十八潭、金鼓鐵寨等山水資源豐富。
近年來,該縣提出“打造紅色高地,推動綠色崛起”發展定位,在綠色發展中彰顯紅色元素,植根紅色基因,讓老區發展呈現出新的面貌。
唱響紅色文化,講好大悟發展故事,這個初冬,老區大悟紅色文化充盈……
兩年前,80多歲高齡的大悟延安研究會會長黃世鵬不顧年邁病體,帶著3名年輕人,實地考察一批革命舊址、遺址,組織撰寫了40篇30萬字的大悟紅色經典小故事,留下了非常寶貴的史料和精神財富。
10月8日,由大悟縣政協主編,在40篇30萬字的大悟紅色經典小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整理,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大悟紅色記憶》一書正式出版發行。
“紅色高地”建設帶動了研究熱、出書熱、電視專題熱,一批黨史專家、民間研究人員紛紛參與。
鮮紅的封面,樸素而熱烈——這是紀錄片《不可磨滅的歷史——紅四方面軍在大悟》光盤的封面。
“兩個小伙子扛著攝像機,帶著兩位老專家,歷時半個月,沿著紅四方面軍戰斗的足跡,跨越湖北、陜西、重慶、四川等地,行程3000公里,拍攝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地轉移到川北通南巴地區,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的戰斗歷程,沒有一種情懷,是干不下去的?!痹摽h融媒體中心副主任何燁明每每談及拍攝《不可磨滅的歷史——紅四方面軍在大悟》紀錄片時的艱辛,總是感觸頗多。
“這是一部記錄和傳承紅色文化的珍貴財富!”該縣黨史辦副主任王彬感受很深。
近年來,大悟依托孝感北站的高鐵交通和京珠高速、麻竹高速、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優勢,深化大別山地區其它老區縣市合作,力爭把大悟打造成為大別山地區客流中心,積極與周邊的武漢、信陽、紅安等紅色旅游景區的線路對接。依托在建的武大高速,把宣化店紅色景點、鐵寨風景區和黃陂的木蘭山風景區串聯起來,“一線串珠”做強做大山鄉旅游業;依托已建成的大別山紅色旅游公路,擬延伸至107國道,實現與廣水武勝關、信陽雞公山貫通,以拉動客源倍增流動;建成了17公里的悟峰山旅游公路,以京港澳高速公路為依托,形成近百公里的紅色旅游帶。
2010年全國革命遺址普查發現,大悟縣共有革命舊(遺)址111處,是名符其實的湖北省革命文物大縣,這些革命舊(遺)址不僅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而且也是大悟縣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產業的寶貴資源。近幾年,大悟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該縣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重點突出“紅色”與“綠色”相結合,重點打造“中原軍區舊址、白果樹灣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和徐海東大將及親屬烈士紀念館”三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已初具規模。
今年入秋以來,天氣持續晴好,大悟縣四姑鎮紅葉景區迎來了大量游客。據紅葉觀光園管理處統計,截至11月底,紅葉觀賞期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31萬余人次,同比去年增加了12%。期間景區內沿路農家飯莊天天爆滿,農民的農副產品銷量喜人。
田河村處于四姑紅葉中心景區,該村鼓勵農民沿途開設農莊,種植花木、果林,既為景區增色添彩,又為農民增加了收入。村黨支部書記陳光明介紹,該村地處灄水河西大河中游,除遍布烏桕樹紅葉景觀外,還有附近同心村革命烈士楊松故居等景點供游人參觀。
據統計,近10年來,全縣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累計達1500萬人次,紅色旅游收入約60個億,直接就業人數約4000人,間接就業人數約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