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日,孝感玉泉路公路小區。得知有人來訪,67歲的李倫楊早早等在樓下。
“來,坐坐我們的‘觀光電梯’。”老李笑著說。3個多月前,他所在的小區加裝了兩部電梯,這是孝感“城區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實施辦法”實行后的第一例。新加裝的電梯獨立于居民樓之外,站在轎廂里,小區景色一覽無余。
讓老李高興的是,不單電梯問題解決了,老城片區改造也已啟動,這將從根本上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
眼前難,長遠看,全局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孝感緊盯民生領域突出問題,“當下改”,解百姓難;“長遠立”,謀民生利。
從“解一城之困”到“謀全域之安”
11月11日,“引徐濟安”飲水工程開工。這個工程將從根本上解決安陸城區及周邊鄉鎮近30萬居民用水之困。
這是安陸幾代人的夢想。此前,歷屆地方黨委政府也曾多次動議,終因投資大、協調難等原因,一次次擱置。
今年4月,受上游來水、天氣持續干旱等因素影響,安陸唯一飲用水水源地——解放山水庫發生“水華”,30萬人用水安全敲響警鐘。
一城之困,引來八方關注。省主要領導兩赴安陸,了解“水華”問題整改情況,現場查看飲用水源地保護和應急水源工程施工,要求加快備用水源地建設;“引徐濟安”工程被列為省委、孝感市委主題教育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的頭等任務;省市縣相關部門緊急行動,組建工作協調和技術服務專班,暢通審批立項“綠色通道”……
“從啟動編制到獲得可研批復僅用了3個月,開創了省內同類工程新紀錄。”安陸市政府辦副主任李波洋介紹,明年底工程建成通水后,可滿足安陸、孝昌、廣水三個縣市區17個鄉鎮60萬人安全飲水。
以此為契機,安陸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步伐。“我們將擴建現有的第二、第三水廠,新建第四水廠,與‘引徐濟安’工程對接,保障城區及14個鄉鎮、開發區居民用水安全。”安陸市水利和湖泊局負責人說。
從“解一城之困”到“謀全域之安”,孝感舉一反三,查找補齊全市安全用水短板。
在城區,城鄉一體化綜合保障項目建設啟動,實施漢江源水輸水管道復線、漢江源水泵站二期、市區城鄉一體化供水管道配套等9個工程;
在孝昌,58處用水工程通過重新排查,10個鄉鎮31個行政村的供水設施得到改造維修;
在云夢,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開工,年底將實現自來水全覆蓋……
從“老舊小區改造”到“老城片區‘雙修’”
12月1日,孝南區城建局副局長黃德勝再次來到文昌小區,與物業負責人黃成光商討小區后續改造事宜。
文昌小區建于1995年,是孝感最早一批商品房小區。說起小區原來的環境,黃成光直搖頭:“沒物業,一團糟,亂搭亂建的鐵棚子就有70多個;綠化帶也整沒了,只剩下兩棵樹;排水管網不暢,經常漬水。”
在孝感老城區,這樣的老舊小區有408個。孝感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改造,其中2020年將改造101個。
如今,文昌小區已完成前期改造:鐵棚子拆了,車位規范了,物業進來了,文化墻“靚”了……“下一步將改造地下管網,增加公共設施,讓居民住得更舒心、安心。”黃德勝說。
在孝感市委市政府決策者看來,老舊小區的“小修小補”,解決的只是群眾眼前之難;讓群眾真正滿意,還得從根本上改善老城區人居環境,補齊老城功能短板。
算民生賬。老城功能不配套,人居環境差,還有不少“一人巷”“兩人巷”……群眾不滿意。
算發展賬。城市建成區面積已達60平方公里,迫切需要從外延擴張向集約經營轉變,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重塑宜居老城,孝感相繼編制完成了“老城區綠化提升”“新老城區快捷通道”“老城區片區‘雙修’”等方案。按照方案,孝感40平方公里老城被劃分為17個片區,以功能再造、環境再造和基層治理再造為重點,分期開展生態修復與城市修補。
目前,熊咀片區改造啟動,孝感城市建設翻開新的一頁。
從“治理一條河”到“生態修復全流域”
老澴河,孝感“母親河”。上世紀末,隨著城區人口增加,長期污水排放,老澴河污染日益嚴重。
回應群眾關切,孝感啟動老澴河綜合治理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166億元,還一河清水。
7.83平方公里的后湖片區雨污分流工程率先啟動,西湖橋黑臭水體治理同步推進,城區污水處理廠加快提標改造……伴隨這些工程的實施,今年底,老城排入老澴河的水將達到一級A標準。
以老澴河治理為契機,孝感委托長江水資源保護研究所編制《府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從優化水資源配置、跨區域水污染聯合防治、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等方面,對府澴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
孝感先后拆除大悟城區澴河橡膠壩、孝昌晏家河橡膠壩,以及黃湖剅、邱聶剅、新聶剅、水灣石閘等9處涵閘。“目前我們正著手對其他攔河壩進行改造,建仿生態魚道,讓魚類生物能自由洄游。”市水利和湖泊局干部黃立軍說。
孝感先后出臺府河、澴河流域生態補償方案,把水質改善成效與生態補償資金分配、項目爭取及項目審批掛鉤,“誰污染,誰治理;誰超標,誰補償”。
數據顯示,至11月底,孝感涉及府澴河流域的6個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其中5個斷面達到優良標準。
讓清水長流,孝感升級“河湖長制”——黨政主要領導任總河湖長,4177名四級河湖長配備了警長,形成每位河湖長有1個聯系單位、1名技術干部、1名警長的“1+3”河湖長工作體系。今年以來,孝感市級河湖長共巡河湖33次,解決突出問題20個。
從“治超治限”到“暢通全域路網”
11月27日深夜,孝感聯合執法北站開展突擊行動,現場查扣15臺超載超限車輛。
107國道縱貫孝感城區,貨運車輛超載超限問題嚴重,群眾反映強烈。位于107國道與黃孝路交匯處的聯合執法北站,由路政、交警、城管等部門組成,開展聯動執法,精準打擊超載超限貨車。
“目前政府正著手構建科技治超體系,計劃投資3000多萬元,在5條國道、11條省道的關鍵節點建設16處不停車檢測系統。”孝感市公路管理局干部黃俊勇說。
治超治限,緩解了“痛點”;讓群眾輕松出行,暢通全域路網。
孝感推行“全域路長制”,1521名市縣鄉村四級路長上崗,覆蓋全市所有國省干線和農村公路。今年,孝感投資4.2億元,打造了7條路長制示范線,完成了136公里示范路的綠化、美化、亮化。
S243省道安陸蒿橋至雷公段是其中一條示范線,全長15.4公里,連接錢沖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和白兆山景區。瞧瞧這條示范線——
看綠化,栽植銀杏行道樹及樹陣苗木3.9萬余株,視野所及綠化全覆蓋;
看美化,沿線建成四個美麗鄉村,農戶門前統一建起花壇,外墻立面繪制了宣傳漫畫;
看配套,建設3處便民驛站,新建19座候車亭,配套設置公共停車場、觀景平臺、休息休閑區、旅游廁所……
“三分建,七分管。”作為S243棠棣段路長,棠棣鎮鎮長黃勝強經常巡查自己管轄的路段。“檢查道路環境衛生,及時制止兩側亂占、亂建、亂搭、亂堆,督促整改。”
路暢,民心順。“路修好了,門口有了候車亭,出門方便多了!”棠棣鎮胡棚村村民胡增明感慨地說,“路干凈了、美了,出行心情也舒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