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刻寫在骨頭上的歷史與故事——三冊甲骨文圖書閱讀札記
2019-12-09 10:39:28   來源:湖北日報

自從1899年發現甲骨文至今,中國甲骨文發現和研究進入第120個年頭。近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證古澤今——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各出版社正在加快印刷出版甲骨文研究方面的圖書;甲骨學已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國際性顯學;甲骨文也正在從書齋走向時代、走向大眾,甲骨文知識科普時代正在到來……

  而當下,閱讀一些有關甲骨文方面的圖書,這對了解甲骨書刻之美,感悟中華文明歷史,學習甲骨文的一些文字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

  書寫百世《甲骨春秋》

  《甲骨春秋》,由漢字文明傳承傳播與教育研究中心編輯,今年9月商務印書館出版。這部甲骨文圖書的出版,是為了“紀念甲骨文發現一百二十周年”,并入選2019商務印書館“十大好書”之列,商務印書館官微對《甲骨春秋》進行了專門推介。

  對于讀者而言,讀者要問“甲骨文是什么?”“甲骨文記載哪些內容?”《甲骨春秋》進行了解答。甲骨文,指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商王和貴族用來占卜的龜甲和獸骨,主要是龜腹甲和牛肩胛骨。在使用甲骨進行占卜之前,要對其進行加工整治,使之平整,便于鉆鑿和刻辭。占卜時在鉆孔內或旁邊用點燃的枝條燙灼,甲骨正面因高溫爆裂會出現“卜”字形的小裂紋。占卜者依據兆紋兆象作出判斷,并將占卜之事記在裂紋一旁,即為卜辭。

  甲骨文例一般包括前辭(或稱敘辭)、命辭(或稱貞辭)、占辭、驗辭等。前辭,指記錄占卜時間(干支名)、占卜者和地點。命辭,指記錄所占卜的具體事情。占辭,指根據兆紋所呈現的占卜結果進行判斷。驗辭,指記錄占卜過后的應驗情況。

  從對中華古文字的貢獻來看,甲骨文已是比較成熟的書寫符號系統,不僅具備“象形”“會意”“形聲”“指事”等基本結構,還有“假借”“轉注”等用字方法,能夠簡要記錄語言。

  文字語言起源于社會生活,能夠折射時代景觀。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戰爭、刑獄、農業、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這成為研究中國上古社會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甲骨春秋》中,作者將甲骨記載內容分為商王世系、神靈祭祀、方國戰爭、田獵農耕、自然現象、天文歷法、疾病生育、記事刻辭等八類,每一類選取代表性甲骨文物并附上高清圖片,并以圖表、文字等方式予以解釋說明……

  《甲骨文的故事》發現社會文明密碼

  我們知道,殷墟甲骨文的重大發現,在中華文明史乃至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甲骨文的發現,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甲骨文為我們提供了探尋中國上古社會文明的密碼。

  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甲骨文的故事》(作者為董作賓、董敏),給我們讀者提供了認知甲骨文重大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文明價值的閱讀。

  作者董作賓,尤值得一提。他是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也是聯合國直接文化遺產“殷墟考古第一人”,曾數度親身參與民初的殷墟發掘,發現了大龜四版與貞人說,并將甲骨文分為五期,提出十個斷代標準,構建殷歷,以科學方法研究殷代的制度與地理,學術貢獻卓著,并與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合稱“甲骨四堂”。

  翻閱《甲骨文的故事》第二章“尋根:發現甲骨文的故鄉”,我們會看到殷商王朝滅亡后消失的王都即“殷墟”建筑規模,“殷墟的范圍大約有三十平方公里,至于殷墟宮殿的遺址占地也非常廣大,面積大約有七十萬平方公尺,可以想見商王朝當年有多么強盛”,而出土的大量的商代遺物,絕對稱得上是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本書的第三章“回溯:甲骨文的誕生和演進”中,詳細介紹了占卜的方式,卜辭的顏色,甲骨的儲存、掩埋、處理等……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三千多年前殷商社會生活景致。

  甲骨文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郭沫若先生曾指出,中國文字發展到甲骨文時期,至少經歷了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中國文字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一路走來,基本的形體一脈相承,雖然書寫方式有了改變,但構成邏輯還是相同的。

  圓圓的太陽,是“日”;彎彎的月亮,是“月”;三山聳立,是“山”……這是我們熟悉的甲骨文文字圖形。在這本書中第四章“閱讀:一起來認識甲骨文吧”,作者從“人體篇”“方位篇”“自然篇”“動物篇”“植物篇”“數字篇”“器物篇”等方面,分析了甲骨文的造字原則、規律和結構,甲骨文基本上已經符合中國文字造字和使用的規律——六書,也就是所謂“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比如,甲骨文的“人”是兩劃,各一長一短撇,很寫實地把人類的形狀描繪出來;甲骨文的“牛”,選用牛正面頭像造字,可以清楚看到牛角、牛的臉以及牛耳;“目”這個字從甲骨文到小篆到楷書變化不大。《說文解字》說:“目,人眼也,象形,重,童子也。”這是在說“目”中間的兩橫是指眼中的瞳孔,即眼球,甲骨文有時還會在中間加上一點,以標明這就是眼球。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

  《甲骨趣聞》甲骨學人傳佳話

  《甲骨趣聞》,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書法篆刻家王本興。

  清末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到中藥房抓藥,意外發現一味藥材“龍骨”有很多劃痕,類似篆文而不識,后經研辨發現了甲骨文;“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這是國學大師羅振玉初見甲骨,發出的既驚且喜的感慨;國學大師王國維治商周史考證出商王世系,對甲骨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常提到的一代代學者大師前赴后繼以解開甲骨文古老文明密碼的故事。

  且看《甲骨趣聞》書中目錄“王懿榮第一個揭開甲骨之謎”、“甲骨四堂羅振玉之功過”、“董作賓為甲骨學奮斗了一生”、“國學大師王國維其人其事”……等等。甲骨之父王懿榮一門忠烈,為國捐軀,可歌可泣;《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把自己所藏的甲骨片匯拓出版,誕生了第一部甲骨拓本《鐵云藏龜》,最后屈死他鄉,功不可沒;羅振玉寓居天津期間,開始用已釋的甲骨文字集聯,其手書的《集殷墟文字楹帖》153副,真正把甲骨文字引導到書法園地;加拿大明義士一生收集甲骨以五萬片計,親手摹書數千甲骨銘文,且父子傳承,留下無數佳話;王國維研究甲骨,著作等身,最后自沉在昆明湖,書中所記這些文化學人孜孜矻矻、矢志不渝研究甲骨學的動人故事,仿佛躍然紙上……

  還有孫詒讓、董作賓、郭沫若、王襄、容庚、商承祚、于省吾、唐蘭、胡厚宣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甲骨學者,為甲骨文的發展研究貢獻出畢生的精力,這些感人事跡皆在《甲骨趣聞》中詳盡記述。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婷婷色中文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