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2個月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他強調,要出臺更多鼓勵就業創業的措施,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問題。
近日,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我國各地將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開展“穩就業”行動,多渠道創造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兜牢民生“底線”,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
“大創客”帶動“小創客”
新動能帶來新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成為新經濟下的新探索,近年來靈活就業成為穩就業的“壓艙石”。
在“中國聲谷”科大訊飛總部展廳,記者話音剛落餐廳、機票、酒店已經訂好。
在這里,記者可以預見到未來生活:早起刷牙,鏡子為你查天氣、讀新聞;孩子做功課時,機器人幫助改作業;電視、電冰箱、空調等家電開始“能聽會說”,語音交流下家務完成大半。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為共享經濟提供服務的人數為7500萬人,占全國就業人數77586萬人的9.7%,比上年增加約500萬人,同比增長7.1%。平臺員工數為598萬人,同比增長7.5%。
記者在調研中感受到創業創新釋放出蓬勃活力。科大訊飛通過將底層技術開放給創業者,形成了“大創客”帶“小創客”的新模式。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副總裁于繼棟說,訊飛開放平臺開發者團隊總量從前年的47萬、去年的86萬,到截至10月31日超過108萬,總應用數超過70萬,累計終端數超過26億。
信心足、人心暖
傳統產業創新升級就業穩
制造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是吸納就業的“穩定器”。如今傳統行業正在煥發新生機,在創新中邁向高質量,在轉型中穩住就業“基本盤”。
位于合肥經開區的聯寶科技公司是聯想(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制造基地,八年來產品累計出貨超過1億臺。全球每賣出8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是聯寶制造。
運送物料、主板貼片、進度監測……十條生產線上400名員工,正在應用工業物聯網、接料預警系統、智能檢測系統等趕工生產。
員工福利是企業關愛員工、留住人才的“溫度計”。“過節想要飲料?還是電影票?”這家企業給基層員工發福利越來越貼心。應對市場挑戰,企業在每一處細節用心增加凝聚力。
作為傳統制造企業,聯寶科技是用工大戶,帶動就業超過1.2萬人。為幫助企業緩解壓力,根據國家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聯寶科技獲得了正式職工人均7500元的穩崗返還補貼,幫助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穩住崗位。
企業穩則就業穩。除了加大失業保險費返還力度、發放援企穩崗補貼,還有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增值稅稅率下調、社保費率降低……一系列“減負”措施紛紛落地,助力企業輕裝上陣、全力闖關。
扶貧“閉環”織牢保障網
創新守住“民生底線”
困難群體就業是守住“民生底線”的重要抓手。
“多虧扶貧車間幫扶,全家人再也不用為生活發愁了。”44歲的貧困戶馬友來說。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身患殘疾,干不了重活,一天6小時,一個月能拿2600元。
馬友來提及的扶貧車間,今年4月開業,由安徽天都靈芝制品有限公司創辦。“目前已解決7位殘疾貧困戶就業,這背后是7個貧困家庭生計的改善。”公司董事長丁倫保說。
截至2019年11月26日,安徽省共認定就業扶貧車間949個,帶動就業2.71萬人,其中貧困人口8688人,平均增收近2000元。
有了就業門路,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面。38歲的周迎春如今是村里的“周老板”,3年前在扶貧車間學習種植技術,依托扶貧貸款,逐步發展了9個大棚,年收入超5萬元,還帶動了七八個貧困戶脫貧。而就在4年前,因身患小兒麻痹,沒有增收門路,他還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在調研中記者從所見所聞感受到,無論是“高精尖”,還是“補短板”,“敢創”“敢闖”的創新氛圍無處不在,各地企業“扛”住壓力,“創”出精彩,拉長就業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