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關將至,全省經濟戰線年初部署的重點工作進入收尾沖刺階段。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全年經濟社會發展收官戰”的總要求,全省上下正緊抓每一天,緊扣每一項指標,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作風,鼓足干勁,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今日起,湖北日報推出“奮力沖刺全年目標”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12月4日下午,氣溫僅10℃,漢口古田三路千禧城附近5G基站施工現場,50歲的鐵塔工人劉經忠卻滿頭大汗。
“昨天早上7點到這來的,到了就開始搭場子、架機器,一星期要打一個16米深的樁?!鳖櫜坏蒙磉叺袈涞乃槭?,劉經忠正在為第二天基站打樁進行挖坑清孔作業,半天時間,他已經挖了一個大約3米深的坑。
劉經忠告訴記者,人工挖坑清孔是為了測量地下土質結構、含水量,探明是否有地下管道等,測量之后才能采用機械鉆孔打樁。
“鐵塔的根部需要很大的承載力。樁打得深,塔根才能埋得深,鐵塔豎起來后才能承受運營商5GAAU天線、覆冰、風力等?!蔽錆h鐵塔設計院工程師鄭緒龍介紹,5G設備比較重,1個設備可以看成一個扇區,重達40公斤,每個站需要大概3個扇區,這就有120公斤的重量,而這僅僅是一家運營商的5G設備。如果掛上3家運營商的設備,那么基站必須承受360公斤的重量。
鉆孔打樁、放置鋼護筒進行埋設、混凝土澆筑、基礎養護、塔吊安裝……一個月后,又一座40米高的5G信號發射鐵塔將高高挺立起來。
“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人在哪兒,柴米油鹽帶到哪兒。”記者看到,距離施工現場不到5米的位置,擺放著劉經忠和同事的床鋪、鍋、煤氣罐,從2G到5G,他已經在這個崗位上耕耘近20年。等這個基站建設完成,他就前往下一個地方開展5G基站打樁作業。
在武漢市沌口開發區碧湖路旁5G基站建設現場,地下工程已竣工,3名鐵塔工人正在安裝地面機柜電源配套設備?!半娫丛O備、外部電纜、鐵塔全部弄好了,等運營商掛上5G天線,周圍的居民就能享受5G網絡了?!痹搮^項目負責人韋波濤說。
“5G時代,網速要‘飛’起來,雙腳就得‘跑’起來——跑規劃、跑建設?!弊鳛槲錆h5G網絡覆蓋的參與者之一,武漢鐵塔通信發展部建設主管桂詠新介紹,地面新建5G基站必須與城市景觀融為一體。所以,5G基站建設規劃方案是盡量利用原有基站、樓宇樓頂、路燈桿、指示牌等社會資源進行共享共建。目前,武漢市90%以上的5G基站都是在原來站址上建設,新建比例不超過10%,為行業節約投資10.2億元,為社會節約用地4.9萬平方米。
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年初,為加快全省5G示范應用,啟動5G“萬站工程”建設。設定年內將完成建設大小基站萬余個,到2021年累計建設5萬座5G基站,實現武漢全覆蓋,宜昌、襄陽等有條件的地方實現主城區、重要功能區、重要場所5G網絡全覆蓋。據統計,截至11月30日,全省已建成12714個5G基站,其中包括7251個5G微基站、5463個5G宏基站,已超額完成年初設定的目標。
“根據運營商的需求,我們一個月大概能建1000座至1500座5G基站?!惫鹪佇赂嬖V記者,距離2019年結束還有20多天,5G基站建設還在繼續,屆時,5G基站建設數量有望達到1.3萬至1.4萬座。
5G網絡建設如火如荼,5G意味著“萬物互聯”,將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一起,催生各種新應用、新業態,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新變化。全省通信行業的5G基站建設者們正為5G早日“飛”入尋常百姓家而發力沖刺。
對于劉經忠來說,一個基站的完成,意味著距離工期結束又近了一步,想到馬上要回恩施老家過春節了,他干勁十足。
桂詠新亦是如此。在他眼中,5G基站鋪設就是在為我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雖然,他目前晝夜連軸轉,工作十分辛苦,但一想到5G全面建成后,那“飛一般”的網速讓用戶享受到高清電影隨意點播、視頻通話清晰順暢等5G體驗,他嘴角就露出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