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不忘初心顯本色 老兵建功新時代----今日湖北
2019-12-07 09:04:57   來源:湖北日報

在部隊,他們流血流汗,戍邊衛國。

  回到地方,他們愛崗敬業、默默奉獻,在各行各業再立新功。

  他們,是我省170多萬名退役軍人中的優秀代表。

  在12月5日舉行的全省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全省100多名優秀退役軍人受到表彰。他們用自己的堅持,詮釋著老兵不變的本色初心。

  立足本職工作,展現老兵風采

  在黃石,提起“小警文哥”,許多網友都熟悉。

  “小警文哥”是黃石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偵查一大隊大隊長吳世文,這次來到武漢接受表彰,他依舊手機不離手。“得隨時跟網友互動,提醒他們別上當受騙。”

  吳世文是80后,2000年入伍,成為蘭州軍區的一名裝甲兵。入伍前就接觸過電腦的他,在部隊從事信息化工作。“電腦技術提高,是從部隊里開始的。”2002年,他退役后自謀職業,開過電腦公司,當過計算機老師。2005年,他通過自學考上公務員,成為黃石市公安局的一名網絡民警。

  2013年5月,他以“小警文哥”為名在新浪網開通微博,建立黃石市首個民警實名認證微博。2015年,他又開通“小警文哥”微信公眾號。“小警文哥”以詼諧幽默的網言、熱情高效的服務、快捷便利的溝通,吸引了眾多黃石網民關注。

  “我的主要工作是網絡巡查和監控,想干好就得忙到深夜。”吳世文說,每天日常工作結束,他回家還得抱著手機,與網友互動,“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我得把工作干好,不給老兵丟臉。”

  同在警營建功的,還有安陸市公安局李店派出所所長盛勇。

  45歲的他,1992年入伍,成為一名炮兵,1995年退役后回到家鄉成為一名輔警。“從小就喜歡軍裝和警服,兩個愿望都實現了。”

  從輔警到正式民警,盛勇一直在鄉鎮派出所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

  此前在接官鄉派出所,他針對農村的留守人群,聯手鄉黨委、政府以及學校、共青團,針對留守人群建立臺賬,幫助、挽救留守學生30余人。“在部隊的大熔爐里,我學會了不放棄和團隊協作。警察這個職業,更講究團隊合作。咱退役軍人,作風不能丟,立足本職,干一行就要把事情干好。”

  投身創業創新,譜寫人生新篇

  有一份安逸的工作,還有兩年就能退休,兒子還面臨高考,你會怎樣選擇?

  45歲的田靈芝選擇了退役、創業。

  2016年之前,田靈芝還是空軍預警學院政治部干部處的一名正團職干部,在部隊服役28年后,她選擇自主擇業安置。

  “做自己喜歡做、有能力做、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很開心。”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訪,她這樣說。

  2017年,田靈芝投入50萬元,創辦了戎創營地服務中心,為湖北省首家退役軍人社會組織服務平臺。那一年,她的兒子正面臨高考,忙于創業的她,愣是沒給兒子做過一頓飯,母子倆為此還大吵了一架。

  創業初期,田靈芝的投入沒有收益,她選擇堅守。在政府的支持下,服務中心有了起色。她以退役軍人服務站為依托,幫助指導轄區17個社區退役軍人服務室開展黨建活動。組織開展主題黨日和創建和諧社區活動,為退役軍人和居民進行法律幫扶、思想幫扶、心理疏導等。如今,服務中心里一半員工都是退役軍人。

  在潛江,福利院里的老人幾乎都認識鄭先耀。在老人們眼里,鄭先耀就是那個經常為他們免費修腳的好人。

  當兵12年,鄭先耀先后做過通訊員、小車司機、工程核算員、會記出納等。2004年退役時,身為三級士官的他,本可接受國家的工作安置,但他主動選擇自謀職業,前往上海打工,學習修腳護手技術。

  在上海打工11年,思念故土的他,帶著打工攢下的積蓄和技術回鄉創業,在潛江開了兩家“新派修腳”店。

  2016年8月,鄭先耀成立了潛江新派修腳志愿服務隊,并發起“愛老敬老,我們一直在行動”義務修腳公益項目,每周帶著家人、同事和朋友,走進全市各個鄉鎮福利院做公益活動。幾年來,志愿服務隊義務修腳2萬多人次,捐款幫扶5萬多元。

  從“煤老板”到村支書——

  劉大衛: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從部隊到地方,他當過“煤老板”,身家過億元,卻毅然回到生長的地方,把貧困村變成了旅游名村。

  他叫劉大衛,是宜都市五眼泉鎮弭水橋村的黨總支書記。

  一件灰色夾克,皮膚有些黑。12月5日上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面前的劉大衛,完全看不出“老板”的樣子。

  1987年入伍,1990年退役,在廣州軍區當了3年兵的劉大衛,回到宜昌,在長陽開煤礦。2004年,宜都市考察村干部,村里人找到了劉大衛。

  “人這一輩子,只是自己發展起來不行,帶著父老鄉親們都有飯吃才有意義。”他決定擔起責任來。

  當時,弭水橋村是出了名的后進村、貧困村,村“兩委”基本處于癱瘓狀態。一上任,劉大衛就制定了各項制度,帶領大家轉風氣、辦實事、抓發展,贏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他根據弭水橋村景色秀美的特點,引進宜都市三川綠化有限公司,建成年游客接待量20萬人次的4A級景區三峽九鳳谷,打造了千畝紫薇園,辦起了鄉村旅游節,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00多元。弭水橋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村”,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湖北省綠色示范鄉村、湖北省生態村、湖北省旅游名村等。2018年,村集體收入過百萬元,解決村民就近就業200多人。

  劉大衛說:“部隊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特質和集體榮譽感,接下來我會更加努力,把弭水橋村建設成全國文明村,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從軍校教官到創客領路人——

  呂剛:幫助更多大學生創業創新

  他是技術兵種出身,軍校里的電子技術能人。

  因病轉業回到地方,他進入職業學院,成為大學生創客的領路人。

  他叫呂剛,仙桃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總經理。

  1985年,他考入張家口通信指揮學院通信專業,成為一名軍校學員。畢業后,他先后到廣西貴港、武漢通信指揮學院、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等部隊及院校,負責后勤保障、教材編著、教學等任務。

  1998年,因為患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呂剛選擇退役,進入仙桃職業技術學院,從事電子技術專業的教學工作。

  2013年,學院成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免費提供場地、水電、網絡支持大學生創業,呂剛成為基地負責人。

  呂剛上任以來,基地面積擴大,入駐企業最多時達60多家,每年為企業輸送高校人才500多名,是富士和、康舒電子、六和機械等重點企業的重要人才基地。

  “富士和落戶仙桃時,急需大量人才,我們定向培養了40名學生入企就業。多名學生因能力突出,被公司選派赴日本公司學習。”讓呂剛欣慰的是,經過實踐,那批人全部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或基層管理干部。

  創業基地先后涌現出魏光、李浩等32名創業學生典型。他牽頭建立的“江漢潮創客空間”還被認定為“湖北省新型創業服務平臺”“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并成為中國創客空間聯盟會員。

  “我的工作就是給學生當參謀,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如今,呂剛除了基地的日常管理,還在學院從事教學工作,“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創客走上成功之路。”

  從偵察連長到公安局長——

  陳順國:退休了還要為老兵們服務

  對越自衛反擊戰,他作為一名偵察員,榮立個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

  轉業回到地方,他作為公安局副局長,20多年里保持軍人的過硬作風,啃下一根根“硬骨頭”。

  他是十堰市公安局原副局長陳順國,今年6月剛剛退休。

  陳順國兩鬢斑白,但眼神依舊犀利,他笑稱這是“從部隊帶來的”。

  1978年2月,他光榮入伍,成為一名偵察兵。20年戎馬生涯,他從偵察排長、連長,干到副團長。其間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1997年8月,陳順國服從組織安排,從部隊轉業到地方,被分配到十堰市公安局擔任副局長。

  脫下軍裝穿上警服,身份變了,但軍人本色始終不變。最危險的事,他總是沖在最前面。

  2005年3月,原東風輪胎廠改制,部分職工因對安置不滿計劃非理性上訪。獲知情況后,陳順國牽頭組建工作專班,研究制定應急處置預案,穩妥處置了這起群體性事件;2008年,在一次劫持人質事件中,他扮成社區主任接近歹徒,趁對方不注意,一個箭步上去奪下尖刀,成功解救人質。

  類似的突發事件,他處理過多次。

  如今,陳順國雖然已脫下警服,但干勁依舊十足。他最近正在籌備組建十堰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要把黨和政府的關愛送到更多退役軍人身邊。

  從部隊筆桿子到公益達人——

  孔慶平:不知疲倦的“公益奔跑者”

  平頭,語速很快,孔慶平身上還保留著部隊的干練作風。

  孔慶平1970年出生在鄂南山區一個紅色之家,祖父輩有兩位是紅軍烈士,父親是退役軍人。

  1991年,他應征入伍,成為一名炮兵。

  孔慶平愛寫作,也愛攝影,“在部隊里我就經常投稿,靠稿費,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和一臺相機。”

  1994年退役后,他到通城縣城開了家“兵味”攝影室,“人家是在家里等生意,我是騎著自行車走鎮串村,上門拍照。”盡管在外人看來沒有“正規工作”,但孔慶平樂在其中。

  除了拍照,孔慶平還喜歡寫作,經常給報社投稿。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成為當地一家報社的記者,很快成為業務骨干。

  8年后,他選擇了辭職。“我在采訪中看到一些貧困村的狀況,心中萌發了想為他們做點什么的沖動,決定辭職做公益。”2009年,他創辦了湖北醉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并積極投身社會公益組織和志愿服務活動。

  短短幾年時間,他先后創建了“知心媽媽關愛留守兒童情感驛站”“一山兩河三街六校”“小紅帽助殘”等知名公益品牌,組織“尋訪百歲老人”“助殘扶困·關愛三留守”“關愛特定群體冬暖行動”“保護母親河”等大型公益行動,受益群眾上萬名。還連續五年組織愛心企業探訪慰問軍烈屬。

  “下一步準備牽頭成立通城縣關愛退役軍人協會,架起黨委政府和退役軍人之間的一座橋梁。”孔慶平說。

  服務保障

  咸寧

  搭連心橋 通幸福路

  對困難的結對幫扶,對行動不便的提供陪診服務,對難就業的提供免費培訓……

  咸寧市副市長肖天樹表示,一年多來,咸寧市對退役軍人“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管理服務保障工作。

  在咸寧,許多退役軍人遇到難辦的事情,總會想到市“關愛退役軍人協會”。據介紹,今年5月,咸寧關愛退役軍人協會成立后,各地協會成員單位積極開展進村入戶、登門拜訪送溫暖活動。協會通過關愛退役軍人活動,在退役軍人中建立朋友圈,傳播正能量,引導廣大退役軍人聽黨話、跟黨走。目前,該市32家愛心企業、69名個人加入協會,已募集關愛退役軍人基金561萬元。

  “搭‘連心橋’,通‘幸福路’,協會成了名副其實的‘退役軍人之家’。”肖天樹介紹,針對退役軍人反映的就業難問題,咸寧市還成立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人才培訓示范孵化基地。

  恩施

  引領老兵聽黨話跟黨走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如何引領他們投身地方經濟社會建設?恩施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任倫杰表示,通過思想政治引領,激勵廣大退役軍人離軍不離黨、退役不褪色,永葆軍人本色、發揮軍人作風,積極投身全州經濟建設和脫貧攻堅工作。

  該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利用每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對退役軍人黨員的教育引領,激勵退役軍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來鳳的老英雄張富清成為全國退役軍人的旗幟和標桿。任倫杰介紹,通過廣泛宣傳老英雄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跡,號召廣大退役軍人立足崗位、建功立業,全州各行各業涌現出了100余名先進典型,特別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退役軍人,已成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恩施市、鶴峰縣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還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引領退役軍人參與志愿服務,開展義務巡邏、鄰里互助等公益服務。

  鐘祥

  多部門協作破解“四難”

  生活、醫療、住房、養老,是許多退役軍人關注的焦點。

  在鐘祥市,當地通過多部門協作,破解“四難”,解決了退役軍人反映的突出問題。

  鐘祥市委副書記周正清介紹,該市共有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對象5702人,其中,在商貿企業改制中下崗人員達1981人。鐘祥市分別把涉軍群體分為復原軍人、退役士兵、志愿兵、轉業士官、兩參人員、傷殘軍人、企業軍轉干部等七類群體請進門,主動征求意見、傾聽呼聲、集中解答疑問,開展請訪活動12場次,收集整理訴求56條。鐘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2018年11月掛牌以來,已接待來訪退役軍人1173人次。

  據了解,針對退役軍人的訴求,鐘祥市組織相關單位人員合署辦公,實行辦理流程、服務指南“五公開”,優惠減免政策“四公開”。當地還支持組建關愛退役軍人協會,幫助設立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募集社會各界愛心善款150余萬元。

  公安

  高標準建設退役軍人服務體系

  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是第一步。在公安縣,當地通過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服務體系,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保障”和“規范化、標準化、制度化、信息化”。

  該縣副縣長張剛介紹,今年來掛牌成立了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設立鄉鎮退役軍人服務站,在村(社區)設立退役軍人服務站。目前,全縣共設立16個鄉鎮退役軍人服務站,250個村、59個社區均設立退役軍人服務站。

  目前,800平方米的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已改建投入使用。在鄉鎮便民服務大廳或政務服務大廳專設了退役軍人接待服務窗口。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與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綜合服務站等合署辦公,設立了專門便于退役軍人學習、活動、娛樂的“退役軍人之家”。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 在线好屌妞国产精品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专区 | 伊人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