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光谷“互聯網+”辦公室的數據顯示:2018年,光谷共對778家互聯網企業及項目,給予了1.31億元政策兌現。5年來,光谷共投入財政資金約3.2億元,扶持新興互聯網產業做大做強,累計2000余家次企業享受政策紅利。
800家企業
開創光谷“互聯網+”元年
2014年,為搶抓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機遇,光谷曾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正式確立其為國家戰略。他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同年,光谷組建了全國第一個“互聯網+”辦公室,全面擁抱互聯網。工作人員從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各職能部門海選產生,誰想加入,就登臺“路演”。臺下掌握投票表決權的,沒有一個政府領導,全部為光谷互聯網企業。光谷“互聯網+”辦公室負責人笑稱:“這便是光谷互聯網基因,就連我們這個部門,都是眾籌來的。”
2016年,光谷出臺《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關于促進“互聯網+”發展的若干政策》,首期設立2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區內“互聯網+”企業做大做強。那年,光谷互聯網企業僅800多家,以斗魚直播、盛天網絡、卷皮網和寧美國度為代表的湖北互聯網“四小龍”,剛剛起飛。
15只獨角獸
光谷互聯網立下三年目標
2006年,光谷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從呼叫中心、數據處理、客戶服務、應用軟件開發和測試等業務起步,以軟件服務外包為主。后來,伴隨著產業浪潮的不斷發展,光谷開始謀求向互聯網產業更高價值鏈升級。
東湖高新區在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大創新型企業培育力度,力爭三年內獨角獸企業超過15家,聚力打造“芯—屏—端—網”萬億產業集群。
光谷“互聯網+”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以光谷為主引擎的武漢互聯網產業,已開始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全力打造國內互聯網“第四極”。但近年來,成都、西安、長沙等多個地區,正不斷加大在促進互聯網產業發展方面的資源投入,相比之下,光谷原有政策亟需根據現實情況和特點盡快修訂,以繼續保持產業健康高速的發展勢頭。(李墨)
相關閱讀:
光谷“互聯網+”新十條力挺場景應用
新晉“獨角獸”重獎500萬
12月5日,武漢東湖高新區《關于促進“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互聯網+”新十條)正式發布。新政采取眾籌方式,歷時半年調研走訪,廣泛聽取和采納了逾千條建議,將力挺場景應用、人才支持、獨角獸培育、“第二總部”等企業呼聲。
圍繞互聯網企業呼聲最高的場景應用問題,光谷“互聯網+”新十條首次提出,將每年舉辦“光谷互聯網應用場景交易會”,敞開大門歡迎國內外互聯網企業到光谷找圈子,找合作。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北斗+、云業務、數字交易、智慧城市等前沿技術和新產品,都有望在“光谷網交會”上找到市場。入選光谷“互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單個企業最高補貼100萬元。
近年,隨著小米、科大訊飛、奇虎360、尚德機構等大批頭部企業的總部或區域總部扎堆落戶,光谷“第二總部”突破80家。如何將這些優秀人才“穩”在光谷,成為眾多企業的戰略難題。新政不僅對光谷互聯網骨干人才按年薪比例實施真金白銀的激勵,還將對企業員工培訓、商業保險等,給予補貼。
“獨角獸指數”是全球互聯網產業的一個重要風向標。經過5年產業生態再造,光谷涌現出斗魚直播等6只互聯網“獨角獸”企業。但走訪中,不少企業認為,對比北上深杭,光谷的知名互聯網企業及產業話語權,仍有待提升。
為鼓勵“頭羊效應”,新政提出對光谷新晉“獨角獸”、或將總部遷入光谷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均給予500萬元重獎。對上輪融資達到5000萬元且估值達5億元、或在國內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如在光谷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實施辦公租金補貼,進一步壯大互聯網“第二總部”集群。
寬帶和云服務費用是互聯網企業的最大剛性成本之一。上輪政策中,讓企業得到實惠的寬帶、云服務等補貼,新政均予以保留。自用帶寬100M以上的企業,每家年補貼金額最高100萬元;對使用光谷區內認定云計算服務的互聯網企業,每家年補貼金額最高100萬元;企業采購光谷網絡信息安全服務,每年最高補貼50萬元。
當前,光谷“互聯網+”企業數量超過2700家,從業者逾10萬人,互聯網“第二總部”突破80家。隨著5G、北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虛擬現實等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互聯網科技公司、尤其是“獨角獸”和“第二總部”,在應用場景、人才吸引、平臺搭建等方面,對產業政策提出了更高訴求。(蔡朝陽、李墨、李猷、秦海波)
相關閱讀:
光谷“互聯網+”新十條
亮點速讀
第一條 本政策適用于工商、稅務、統計關系隸屬于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高新區”),且從事“互聯網+”“物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等為代表的新業態及商業模式的獨立法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以下簡稱“互聯網企業”)。
第二條 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區塊鏈、新零售等領域擇優重點支持一批“互聯網+”示范應用項目。對項目投入在200萬元及以上的,經評估后,按最高不超過實際投入資金30%的標準進行后補助,單個企業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每年舉辦“光谷互聯網應用場景交易會”,不斷提升光谷在應用場景方面的有效供給,促進技術提供方與場景應用方的對接合作。
第三條 對擁有100名及以上員工的互聯網企業在高新區建設應用場景的(包括但不限于線下實體店、體驗店等形式),按實際租金的50%給予房租補貼,補貼標準不超過70元/平方米/月,補貼總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
第四條 對上一輪融資達5000萬元且估值達5億元,或在國內外上市的互聯網企業,在高新區設立企業總部(區域總部),對其自用辦公場所租金給予補貼,補貼面積最高不超過3000平方米,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70元/平方米/月。對入駐武漢軟件新城、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園的互聯網企業,對其通勤車給予50%租賃費用補貼,單個企業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自用辦公場所租金進行補貼,補貼面積最高不超過3000平方米,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35元/平方米/月。
第五條 對自用帶寬100M以上的企業,給予年寬帶資費50%補貼,每家互聯網企業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使用經認定的高新區內云計算服務的互聯網企業,按實際費用的50%給予補貼,每家企業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使用高新區內網絡信息安全企業相關服務的企業,對其服務費用的50%給予補貼,每家企業年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50萬元。
第六條 對在高新區擁有100名及以上員工規模的互聯網企業,給予新增人員3000元/人的培訓補貼(單個企業每年申請人數最高不超過500人);對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的,按照每人每年保費的30%,最高每人每年100元的資金標準給予補貼。
第七條 對新晉為獨角獸的互聯網企業,或將總部遷入高新區的互聯網獨角獸企業,給予500萬元獎勵。對其高級管理人員,年薪達到相應額度的,按其年薪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15萬元的激勵。每年從創新發展、社會責任、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等方面評選并表彰獎勵一批優秀互聯網企業。
第八條 對當年新獲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電子商務示范企業、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及入選中國軟件企業百強、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強的企業,給予100萬元的獎勵,對再次獲批或入選的給予20萬元獎勵。
第九條 為進一步完善產業服務軟環境,充實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互聯網行業協會服務職能,每年給予協會專項經費50萬元,用于支持人員勞務、產業研究、技術創新、市場推廣、培訓交流等。
第十條 對在高新區擁有100名及以上員工規模的互聯網企業,在高新區舉辦各類產品發布會活動的,按照活動場地租賃費用50%、宣傳費用30%的標準給予補貼,每家企業年補貼總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對在高新區內設立記者站的知名科技媒體給予房租補貼,補貼面積最高不超過100平方米,補貼金額最高不超過70元/平方米/月。
據了解,光谷互聯網產業優勢主要在網絡直播、互聯網教育、泛娛樂、網絡商務、互聯網+汽車、網絡安全等板塊。2017年,光谷在國內率先提出“第二總部”概念,吸引了大批國內互聯網領軍企業的第二總部落戶,極大拉動了新業態、人才、技術、研發、就業等各方面的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