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社會
湖北省經信廳助推全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9-12-06 15:16:21   來源:湖北日報

 

  萊克水產加工車間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食品工業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省食品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

  食品產業運行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增速同比加快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速0.5個百分點;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全行業實現利潤443億元,同比增長21.3%;重點企業競爭力增強,勁酒集團連續13年位居全國保健酒第一;福娃集團有限公司、武漢仟吉食品公司等11家企業入圍省級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示范企業,湖北小胡鴨食品公司、湖北蕭氏茶業公司等24家企業成為省級科技小巨人。

  智能制造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省食品企業智能化改造不斷加強,湖北龍王恨漁具集團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成500萬噸魚餌智能制造項目,是國內唯一全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魚餌生產線;湖北蕭氏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1億元建設潔凈水洗智能化茶葉生產線改造升級項目,集成了應用傳感檢測、自動控制、智能監測、工業互聯、新型裝備和新興技術,對傳統半人半機械的加工過程進行智能化的優化改造,提高茶葉生產效率,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效果顯現。安琪酵母公司持續進行工藝和技術改造,在發酵總產量增長13%的同時,一次合格率提高4.1個百分點,榮獲第三屆中國質量獎提名。恩施州堅持“品牌引領、抱團發展”的思路,大力推進茶產業發展,全力推進區域品牌整合,初步形成了以“恩施硒茶”州域公用品牌為“母品牌”、以恩施玉露、利川紅、來鳳藤茶等為“子品牌”的品牌體系,恩施茶葉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攀升。

  技術創新,讓我省食品行業“含金量”不斷提升。稻花香酒業建設釀酒中心、酒體研究中心、健康酒研究中心,一年來設計研發各種酒體,做稻花香小樣194個,儲備稻花香新產品配方12個,調整老產品配方8個,新產品研發完成率達到100%。福娃、白云邊、中興能源(湖北)等企業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工業學院、長江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互聯網+”等營銷模式創新,加速了我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湖北集優農副食品發展公司的電子商務示范平臺,通過網絡直播,將鶴峰葛仙米、龍福珍稀白茶、土王、侯哥、鑫益佳、翠泉等優質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銷往全國。走馬紅茶業、雀語春茶業、峰鶴農業等公司微信網銷平臺也銷售大增。

  省經信廳將引導食品產業加快調結構,轉方式,做大總量,提高質量,力爭到2022年,全省食品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進入全國同行業前3位。

  舌尖上的安琪

  打造全球知名食品品牌

  安琪酵母始創于1986年,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大酵母公司,在中國,安琪已成為酵母的代名詞。

  30多年來,安琪始終堅持走自主品牌之路,實施品牌走出去戰略,已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國際品牌。在安琪品牌的帶動下,福邦、安琪紐特等系列品牌也迅速成長。

  追求顧客價值是品牌建設的靈魂。安琪把追求顧客價值作為實現企業價值的根本途徑,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創新,為顧客創造價值。

  用先進的理念指導產品研發。在產品開發上確立了“天然、營養、健康、美味”的開發理念,力求為每一位顧客提供的都是代表最先進理念的產品。立足創新提升產品“含金量”,安琪始終注重科技創新,用現代生物技術,為品牌注入含金量。把技術質量當做生命,1993年,安琪就提出“技術質量是生命”的經營理念,用過硬的質量塑造了誠信的安琪品牌,先后獲得湖北省長江質量獎、全國質量標桿獎、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為顧客提供增值服務,在全球范圍建立了多個技術中心,通過持續開展技術推廣會、產品演示會等活動,向用戶提供全套的技術解決方案。

  精準高效傳播是品牌建設的翅膀。占領行業制高點,樹立專家形象,積極承辦各類大賽、大會等行業活動,推進食品安全、減鹽、消除食品鋁害、替代抗生素等,努力打造品牌在各領域的專家形象。圍繞細分市場,精準有效推廣,始終瞄準各個業務的目標顧客群加強品牌推廣,依據陣地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調整。適應媒體業態變化,多維度傳播品牌,積極借助時代主流媒體、新媒體、自媒體加強品牌傳播。

  知識產權保護是品牌建設的盔甲。安琪建立了“全球注冊、打擊假冒、打擊仿冒、嚴反淡化”等四位一體的品牌保護機制。

  國際化發展是品牌建設的落腳點。今年2月,安琪第二個海外工廠俄羅斯安琪竣工投產,海內外高端媒體進行了集中報道。

  安琪將堅持“發展生物科技、創新健康生活”的使命,瞄準“做國際化、專業化生物技術大公司,打造百年安琪”的戰略目標,為中國品牌閃耀全球,增光添彩。

  舌尖上的勁牌

  按做藥的標準生產酒

  一直以來,勁牌公司認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堅持技術創新,成就了勁牌公司的發展與成長。近年來,勁牌公司秉承行業技術創新理念、堅持推進企業技術管理創新,在業內率先運用“中藥數字提取技術”,首創“固態法小曲釀酒新工藝”,以現代科技提升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不斷驅動企業發展壯大。

  2004年,勁牌首次在國內提出“按做藥的標準生產酒”,將傳統的保健酒生產管理水平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按做藥的標準生產酒”,就是在原料生產、產品研發、產品制造、產品流通全流程按藥品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全面生產與經營保健酒。

  實施“按做藥標準生產酒”,將食品的生產經營質量管理上升到與藥品同等的高度,對于提升我國包括保健酒在內的食品行業生產經營水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產品研發質量第一,不合格產品決不推向市場。勁牌技術研發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為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保證產品品質,保證產品四要素得到充分驗證,欲速則不達,有瑕疵的產品堅決不推向市場。

  那么,什么樣的產品是合格的產品?研發出來的產品符合“安全、口感、功能、穩定性”四要素的要求,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服務,為消費者創造更大的消費體驗和價值。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的合格,勁牌做到了以下幾點:使用安全優質的原材料;采用科學先進的制造工藝和設備;應用科學系統的質量控制手段;運用高效準確的檢測分析方法。

  用中藥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來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中藥現代化技術以“現代化”和“高科技”為特征,實現中藥產品的“安全、高效、穩定、可控”,并在此過程中,促進中藥資源、中藥標準、質量管理、技術裝備、基礎研究水平的全面提升。

  中藥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中藥自身的現代科學化,即得到現代科學化的中藥。

  結合中藥現代化的發展進展和勁牌的具體現狀,勁牌中藥現代化的內容包括以組分中藥配伍理論的突破為核心技術,全面帶動中藥資源、產品設計、工藝裝備、質量管理水平的升級,形成獨具公司特色的核心競爭力。

  舌尖上的江夏

  潤物天成 共享江夏

  江夏“三山三水三分田,還有一分是家園”的自然生態格局全國少有,該區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興區、創新強區”戰略,發展日新月異,產業蒸蒸日上,已成為武漢發展最快、實力最強勁的新城區之一。

  食品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與食品相關產業表現良好,均呈穩定增長態勢。生態魚、大河蟹和精制茶制造業表現尤為“搶鏡”,同比增長高于平均增速。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全面建立;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生態、綠色發展措施全面落實;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從標準化原料生產、產品加工、倉儲、物流配送的全產業鏈體系,形成經濟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產業規模大的糧油、畜產、酒類及飲料、健康養生保健食品、蔬果制品等五大產業體系,帶動食品產業上下游發展的全產業鏈。

  江夏貢獻出大批特供軍運會的食材,其中苦瓜、秋葵、薯尖、紅薯、菜苔等果蔬通過七道重重檢測,做到了食品安全零事故。

  本次中國食品博覽會,江夏館采用“三山三水三分田”的場館格局,體現林業、水產、田產物產豐富。

  矮嫁種植的獼猴桃與家禽有機肥結合,嚴格按每廂體兩株,每株掛果三十顆的細心甄選,這就是豐富營養與余味清香的口感保障。

  蠶蛹與蟲草用科學的方式培育,每一顆蛹蟲草片都極其珍貴,這是一種健康新理念。

  碧舫茶,皆因為只采取茶尖兩厘米的嫩芽,配以傳統的手法烘焙而成,慕名而來的遠方客人,品這一抹清香,觀這人間沉浮。

  豐富的湖泊資源,蟹肥魚美,大河蟹的季節預示著團圓的開始,九月黃,十月膏,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

  豐收的季節,在湖面又是另一番景象,捕魚人隨著翻騰的魚兒,翩翩起舞。這些魚除了送往老百姓的餐桌,也被加工成各種魚制品,人稱食魚不見魚,魚肉制成魚丸,魚皮魚鱗變成膠原蛋白粉,是美容護膚市場的天然原料。

  法泗從收獲的季節開始,到處都是金燦燦的稻谷。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使水稻中決定營養成分的干物質,積累豐富。脫殼后,米粒飽滿堅硬,色澤鮮亮,油質透明,被稱為“法泗大米”。

  五里界種植黃豆的歷史已逾千年,使用界豆制作而成的黃豆醬味道首屈一指,嚴守100天發酵時間,以保證腌制產品的健康功效,營養價值是普通黃豆醬的兩倍。

  江夏的藠頭也是出產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大特色, 貌不驚人的藠頭具有消食、除膩和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名副其實的保健食品。

  天然食味,山水田園, 潤物天成,共享江夏。

  舌尖上的潛江

  醉美龍蝦之鄉

  世界龍蝦看中國,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

  潛江龍蝦產業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種選育、苗種繁殖、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節慶文化等于一體的產業化格局,產業鏈條十分完整。2018年潛江龍蝦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320億元,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03.7億元。全市蝦—稻產業從業人數超過10萬人,龍蝦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53%,加工出口占全國的60%。

  潛江龍蝦產業已成為潛江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了農民增收空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潛江一舉成為“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和“中國蝦稻之鄉”。

  在發展食品產業上,潛江四措并舉——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加大食品工業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結構和環境,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增強食品工業發展后勁。抓好糧油、水產、特色醬腌制、酒飲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的重點項目建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著力提升食品工業產品質量,健全技術標準,優化產品設計,改造技術裝備,推進精益制造,加強過程控制,完善檢驗檢測,為提升產品質量提供基礎保障,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自主品牌培育,支持企業通過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升品牌形象和價值。

  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推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新產品研發、新技術開發和“產學研”聯合。加快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建立“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推進以傳統食品工業化為重點的關鍵技術創新與產業化,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推進結構調整優化。特色食品企業龍頭化,通過兼并、收購等資本運營方式,培育組建一批產品多樣化、市場多元化、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利稅貢獻大的特色食品工業大型龍頭企業;新興食品產業化,研發新食品、創立新品牌,促進傳統老品牌新興化,開發糧油精深加工食品、肉類鹵制食品、休閑食品,促進新興食品產業化發展;傳統食品工業化,加強傳統食品工廠化生產研究、實現工業化生產,讓食品造福廣大人民;初級食品規模化,鼓勵技術引進和改造等措施,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同時建立健全產業退出機制,依法淘汰技術裝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高、環保不達標的產能,推進全市食品加工業結構升級。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 曰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区 | 在线日本道二区免费v | 亚洲水中色Av综合在线 | 一级a爱片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