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貿市場的菜葉如何就地處理變成有機肥?如何在小區內處理4種分類垃圾?環衛工作站里垃圾桶40秒就洗干凈是怎么做到的?5日,武漢城管粉絲團走進硚口區,一系列垃圾分類處理“神器”讓大家大開眼界。
這臺機器一天能吃1.5噸菜葉,變成200斤有機肥
第一站,在古田街濱江生活廣場,網友們看見了一臺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廣場內有一個菜市場,100余商戶和附近4個居民小區每天產生的廚余垃圾,基本由這臺機器就地處理,減量達到90%以上。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桶菜葉由液壓提升機倒入箱內,經破碎脫水處理。古田街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負責人陶漢強介紹,處理完的干物料會被輸送至發酵艙,發酵處理14小時后即可產生有機肥料,后續可以為農業、林業所用,目前已有一些農家小院提出了需求。
據了解,這臺機器每天可處理1.5噸廚余垃圾,經過投料、粉碎、脫水、發酵、烘焙,可以產生200斤有機肥,全過程沒有污水產生,只剩10余斤殘渣。陶漢強說,這臺機器于11月投入使用,目前實際日處理量已達到1噸,正在逐步增加。采用后,該區域生活垃圾清運壓力明顯減輕。
4類生活垃圾,這個小區可以全部就地處理
第二站,網友們來到古田街海爾國際廣場小區。硚口區城管執法局垃圾分類專班負責人介紹,海爾小區共有1980戶,第一期已入住620戶,目前在小區開展了垃圾投放、垃圾收集、垃圾運輸的全程四分類。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區內專門開辟了一塊場地作為生活垃圾分類屋,可以同時處理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未來這里還將安裝一臺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實現小區內就地處理四分類垃圾,減輕了垃圾運輸壓力,也杜絕了沿途“跑冒滴漏”的問題。
“這個小區最特別的是安裝了一臺垃圾壓縮設備,專門處理其他垃圾,整個廂體可以直接吊裝運走,不存在二次轉運,杜絕二次污染,屋頂的自動噴淋系統使用由純植物提煉的高濃度除臭殺菌濃縮液進行噴淋消毒,做到無異味、無蚊蟲。”該負責人說,這臺設備一次可運輸8噸,小區內不會積存垃圾。
目前,小區廚余垃圾配有廚余垃圾清運車,由城管收運,從而做到日產日清,未來還將安裝一臺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到時可就地處理。可回收物,引入綠色回收公司經營,可以及時清運;有害垃圾,則由環保部門處理。
這臺大型“洗碗機”,40秒完成垃圾桶的清洗、消毒
第三站,在易家街的環衛工作站,網友們親眼看到了垃圾桶如何在40秒完成清洗和消毒。
易家街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里配有廚余垃圾收集間、其他垃圾收集間、容器清洗消毒間,形成一套閉環系統。“一個裝滿垃圾的桶,從進站、倒垃圾、清洗桶,一套流程只需6分鐘。”該負責人說,分類收運的垃圾到這里,也會分類進行處理。
工作人員現場操作,一次可洗2個桶,提升機把空桶送入清洗設備,機器關閉后,內部高壓噴頭進行沖洗和消毒,全程40余秒。“好像一個大型‘洗碗機’啊。”有網友笑說,臟的垃圾桶放進去,拿出來就變干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