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術越來越大眾,擊劍的搜索量翻了兩番,摔跤在民間初露苗頭,水上救生和鐵人三項的圈子也不斷迎來了新面孔……
一個多月前,舉世矚目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讓不少在武漢相對冷門的運動項目走入大眾視野。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了解到,不少冷門項目在武漢升溫,越來越受歡迎。
“武漢消費和體育文化正在升級。”武漢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王學實介紹,武漢市經濟發展助推消費升級,軍運會激發潛在消費需求,體育服務行業趨于個性化多元化,三個因素共同促使冷門項目升溫。
“技術活兒”門檻高? 鐵人三項圈里來了不少“新面孔”
11月初,7名80后游泳愛好者找到長江救援志愿隊隊長張建民,希望找師傅帶一把,學習軍運會項目之一的水上救生。
水上救生項目中,參賽者要救助由人偶扮演的落水者,在水中還要通過各種障礙,技術門檻很高。軍運會期間,水上救生項目成為不少市民關注的熱點。
市民李先生是游泳愛好者,早年曾考過救生員證。他說,水上救生是個非常冷門的項目,技能要求高,可供聯系的平臺不多,因武漢軍運會的契機,他身邊不少游泳愛好者朋友和考過救生員證的朋友,都被點燃了學習熱情。
鐵人三項同樣是高技術門檻的冷門項目,近兩年,也有許多“新面孔”入圈。
段先生是一名鐵人三項愛好者。他介紹,鐵人三項門檻非常高,武漢能完成賽事級別的“鐵友”也就200多個。這兩年,鐵人三項的初學者多了起來,聚會、拉練也熱鬧了不少。
“最近生面孔多了,還沒認全就又來了新人。”他說,近兩年來,武漢軍運會影響力大,鐵人三項作為軍運會項目之一,民間的熱度也跟著沾了光,武漢鐵人三項圈子擴張較快,初學者增加了不少。
小眾項目高攀不起? 中心城區商圈開馬場讓馬術更接地氣
“馬術雖貴,但近兩年在武漢越來越受歡迎。”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咨詢武漢市多家馬術俱樂部了解到,馬術來漢十余年,近兩年的發展明顯加快,也越來越接地氣。
去年,武漢市連開兩家馬術俱樂部,其中位于硚口的一家馬術俱樂部是武漢首個中心城區商圈內的馬術俱樂部。今年,武漢還將馬術納入少兒暑期免費培訓項目,馬術門檻降低不少。今年下半年,中國馬術協會在武漢舉行騎手分級考核,這在華中地區還是頭一次,也使得武漢馬術整體發展水平更高一籌。
同樣是一般人眼中高不可攀的小眾項目,擊劍也借了一把武漢軍運會的“東風”。
長江日報記者咨詢位于青山八大家、江岸永清路、江岸黃浦路、硚口園博大道等地的多家擊劍俱樂部了解到,武漢的擊劍運動此前一直處于平穩發展狀態,民間熱情不溫不火。軍運會開幕后,擊劍的知曉度明顯提升了,前來咨詢體驗的人也多了。軍運會期間,網上“擊劍”詞條搜索量更陡增為平時的4倍。
“土味兒”項目沒人理? 咨詢電話多起來,將成立摔跤協會
“體驗課增加得不多,但電話咨詢倒是多了起來。”市民胡先生在武昌徐東經營一家摔跤工作室,教授國際摔跤,網上一直掛著體驗課,折扣大,只要幾十元。
“今年開始,電話咨詢的顧客越來越多。軍運會就有摔跤項目,中國軍人運動員拿了3塊金牌。”胡先生說,軍運會結束至今的這一個多月里,咨詢電話比平時多了30來個。
武昌一家私教工作室的教練孔先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觀感上,摔跤不如拳擊、跆拳道、散打等項目,且練起來也更辛苦,見效也慢,堪稱“土味兒”項目。因此,雖然拳擊、跆拳道、散打等項目在民間逐年火爆,但摔跤項目一直不太熱。
摔跤教練汪先生告訴長江日報記者,一直以來,武漢民間的摔跤熱度不高,練摔跤的也多來自中小學校的定點培養,少有的摔跤比賽也非商業性質。近兩年,市場化摔跤培訓才在武漢露出苗頭。
業內人士孫先生向長江日報記者透露,趁著軍運會帶來的熱度,今年下半年也有民間組織嘗試在武漢成立摔跤協會。
冷門項目為何升溫? 武漢消費和體育文化正在升級
上述冷門項目為何在武漢漸漸“熱”起來?王學實教授認為:原因有三,一是武漢市整體消費水平提升;二是武漢軍運會激發潛在消費需求;三是武漢市體育服務行業趨于多元化、個性化、時尚化。
王學實教授介紹,武漢近些年整體經濟水平提升,推動消費升級,更提升了市民的需求層次,生活服務、精神文化類消費需求也隨之擴張。
他認為,武漢軍運會有不少項目是冷門項目,這些冷門項目不僅具備個性化、時尚化的特征,還代表著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如鐵人三項代表著挑戰極限、突破自我等。
“都說一場大賽帶活一項產業,武漢軍運會更是如此。”他說,世界軍人運動會是一場重大的國際賽事,媒體預熱、民間關注、社會傳播,近兩年來,武漢軍運會持續升溫。經過深度展示,這些冷門項目得以激發市民多元化的潛在消費需求。
“長遠來看,軍運會給冷門項目帶來的變化是一個契機,展現出武漢的消費升級和體育文化升級。”王學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