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歲的米沙身高超過1.9米,走進灑滿陽光的幼兒園,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孩子們都愛跟他一起玩,同事們都叫他“大男孩”。
從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畢業后,米沙來到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公共管理學碩士,起了一個中文名“何森”。“我小時候常搬家,住過佛羅里達、加州和密歇根,很能適應新生活。”剛來武漢時,何森感覺武漢的房子很密,高樓多,公交站多,等車很快。第一次去漢口就發現,武漢真的很大。
身在武漢,何森這些年見證了地鐵、手機支付、網約車和外賣軟件一樣樣冒出來,他的日子越過越自在,“我有過一段時間回到美國,但是只呆了3個月,還是決定回到武漢。”不僅中國籍女友讓他放不下,武漢的方方面面都讓他難以割舍,惦念不已。
與未婚妻相戀5年,何森正與在湖南岳陽工作的她商量,就在武漢把家安下來。“現在高鐵發達得很,這么短的異地,通婚沒有問題!”他笑著表示。
何森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生活成本方面的考慮,是他選擇在武漢安家的一個重要因素。武漢的公用設施比美國很多城市發達,且價格低廉。享有不經意但又的確方便貼心的服務,是又一個重要因素。他告訴記者一個細節,小區和幼兒園的人們,都可以幫他收快遞。
“我是個幼兒園老師,經常在淘寶買材料,給孩子們制作道具和禮物,包裹隔三差五寄過來,小區的物業處從沒錯失一件包裹,有空去取就行。工作人員都認得我了,每次走過路過,都會提醒我”。
何森居住的后湖街金橋社區很寧靜,“鄰居相處很和善,我買的電動車,每天都能在小區專門的停車處充電,花不了多少錢,關鍵是出入真方便”。
他和朋友去東湖游過泳,大江大湖的武漢讓他滿心喜愛。七八年下來,他的生活與這座城市“纏繞”得越來越深,難分彼此,久而久之他舍不得走了,“我原計劃結束學業就回國,現在一點離開的心思都沒有”。